摘要: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给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元素,让课堂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与品质,促使其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被认为是行之有效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落实课程目标,彰显德育特质,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

教师是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专业引领者,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学生日常所见所闻,需要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感悟,因此我们要立足课程特点,汲取生活智慧,加强生活因素的渗透,将知识与活动、现实生活结合,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学以致用”,以开放的心态践行新要求,展现课堂魅力。对此,我将就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健康看电视》一课的生活化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情景生活化,深化知识认知

义务教育阶段正是是学生确立思维习惯与培养自身探索能力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小学生们整体表现出思想敏捷、能言善辩、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等的特点,加之,学生们的大部分知识经验多来自于家长的言传身教,可见,他们对生活化知识的学习与理解的接受度更高。此时,构建生活化教学情景能使学生快速明确学习任务,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深化其对知识内容的认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生活化教学情景作为一种迎合学生心理认知与学习期许的教学方式参与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必将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前期,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引入“国庆阅兵”这一举国瞩目的热点时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时事讲解中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进而引出“电视”这一概念,同时让学生们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打开他们的“话匣子”,顺势推进教学进度;中期,针对“健康观看很重要”这一板块,我为学生出示了主题为“小孩受暴力影视题材影响,自制杀人机器,17名无辜青少年被残忍杀害”的视频,让他们意识到不健康的电视节目对其自身产生的严重影响,进而让他们领悟到正确电视节目带来的乐趣;后期,为让学生意识到长期看电视的危害,我引入视频《土豆的自述》,以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景唤醒学生对这一内容的深刻认识,使其改掉坏毛病,养成良好的看电视习惯。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切入主题,渗透德育教育,构建生活化教学情景加深学生的真情实感,情、景、生活融为一体,在阶段性目标的完成过程中,以期营造一个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的生活化的情景课堂,让知识入耳入脑更入心。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发情感共鸣

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们的社会经验和生活常识较又相对较少,加之理解能力有限等各种限制因素,如果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不仅会压抑学生的个性、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很难从根本上调动起他们对该门学科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面对这一情况,在生活化教学理念指导下,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从学情出发,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与个性差异,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合理扩充生活化素材,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逐步促使其自主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交互式课堂,激发学生内在活力,提升课堂质量。

例如,在讲解本节课时,如果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强制要求学生少看电视或者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但是学生们却不明白为什么要摒弃自己之前的观看习惯,那么教学目标则没有达成,不言而喻,教学是失败的。其实,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们也早已深谙教师的“教学套路”,相对刻板、机械化的理论教学早已让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这时,我们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①知道电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了解过度看电视对眼睛的伤害,以及正确看电视和保护眼睛的方法,提问学生“阅兵式里这些震撼的画面我们在哪里见到过?”“这个神奇的媒介让我们在家里就能知晓天下事,老师想瞧瞧哪些同学是电视迷,那你迷的是什么节目呢?”在互动问答中,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度并根据其回答加以引导。之后,我再次抛出问题“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什么样的电视节目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呢?”“长期观看不健康的电视节目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呢?”这时,我用课件展示为学生播放了相关视频,同时列出了一张节目单,让他们结合日常生活,去发现、探索并进行甄别、提出建议。通过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以更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现“静态的教材知识”,更好地让他们由表及里,逐渐发现更多电视节目的神奇和魅力,对更多种类的电视节目产生兴趣,体会电视对生活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提升健康看电视的意识,学会健康观看护眼睛。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活动的开展也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构建“生本课堂”的目标。面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我们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抓住生活中的小细节,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唤醒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而有效把脉课堂,真正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有所得,在收获中进行认知重构,将所学内容深化到生活中去,领悟“学用一致”的理念。

例如,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以“自身体验——推荐喜爱的电视节目——讨论——找小妙招”等活动开展教学,以期实现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成健康看电视的教学目的。大致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首先,在“推荐小达人”活动中,我让他们在小组中分享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通过分享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交流推荐的理由,引导学生发现电视节目的经典与神奇,感受电视对生活的影响,体会电视带给我们的收获,带给我们的快乐;其次,在“给眼睛先生的回信小视频”活动中,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如何养成良好的看电视习惯”给眼睛先生提建议,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践行健康看电视的要求;最后,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主题,我以“儿歌总结”作为结尾,强化电视对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强调健康看电视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课意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注重的是养成教育,当他们用这些道理在课外进行实践与延伸时,就能真正在长期的坚持下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可见,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似流水有形亦无形,完全迎合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春风化雨般实现了教学目标。课堂实施过程中,生活化的教学教学活动是学生们喜欢的,但背后仍需要我们进行引导与评价,帮助他们辨明是非与好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凸显出道德与法治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成长打好人生底色。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时代生活为根基,因此,我们要抓住自己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同时,我们更要让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之中,进而让学生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彰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最大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饶吉开.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化的思考[J].读天下(综合),2020,000(009):P.1-1.

[2]刘蓉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2020,000(007):P.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