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噪音,拜拜》


熊雪 2018-05-17 12:46:30 上传:依梦无痕 浏览:1次

活动起源:

一直以来,长期工作在幼儿园的我们,可能都习惯了幼儿园里吵闹的环境,觉得吵闹就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太去在意。孩子声音大,我们也就自然而然的用比他们更大的声音来组织活动,甚至我们还曾用过“小蜜蜂”上课。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都没有在不同场合调节自己音量的习惯。但结果是,孩子们的嗓门越来越大,老师只要当一天班,嗓子就会嘶哑或很疼痛。我们幼儿园由于空间狭小,这个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几乎每天我们都会听到家长说:“唉,这些孩子真是太吵了,要是我根本受不了!”刚开始我们也没在意,可说的人多了,我们也开始觉得“太吵”是个问题。仔细观察发现,由于大家都不管时间场合大声讲话,完全没有顾及别人的感受,已经造成了很不好的后果,那就是上课的时候孩子们不习惯去倾听,不懂得尊重别人,只顾自己说,满堂哇哇叫,没有了组织纪律,活动组织越来越难了。

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我们意识到,不能任由孩子们这样了。要培养有良好品格的下一代,我们必须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

我们制定了活动目标:

1.知道不恰当的音量会对别人造成干扰。

2.能在不同的场合用适宜的音量讲话。

3.在公共场合有降低音量的意识和行为。

但是,该从何下手呢?我们都知道,只有孩子们自己意识到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于是,我们准备从孩子入手,抓住那些对噪音敏感的孩子的事例,来引导大家关注噪音问题。

第一阶段:关注噪音

(一)什么是噪音?

自主活动时间,孩子们没有走出教室,而是坐在位置上开心地聊起了天。他们大声的说着,笑着开心极了!这时我发现,希希小朋友坐在位置的边缘,双目紧闭,捂着耳朵,表情极其痛苦!我走过去问道:“希希,你怎么啦?”“他们太吵啦!我快受不了了!”希希歇斯底里的大声说道。希希的话让我不得不关注当时的环境。是啊!大家都这样大声的说话,毫无顾忌,对一些喜欢安静的人来说是多么的煎熬,多么的痛苦啊!我很想知道,孩子们会觉得吵吗?于是我赶紧用手机拍下了希希,组织孩子们开始了讨论,我问:“谁知道希希在干什么?”“这还用说,捂着耳朵呗!”有孩子不屑地回答,“她为什么要捂着耳朵?”我继续问。“好玩!”“可能她觉得太吵了吧!”孩子们开始猜测。听到有人说道“吵”,我连忙追问:“那你们觉得吵吗?”“不觉得啊!”“有一点点吧!”

太吵啦!

初次引导宣布失败!但我不想放弃,我想到了手机,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录音,让孩子们听一下自己的声音,还可以用录像的方式还原现场啊!有一天我悄悄打开了手机录音机。

几分钟以后,我把录音放给孩子们听,(手机里传出了吵闹声)听完以后孩子们马上就说:“好吵呀!”“真难听!”“这是什么呀?”“老师,这是菜市场的声音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猜着。“这是你们的声音啊!我刚录的!”我一说完,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很怀疑的看着我,“不会吧!”为了让他们相信,在他们上厕所的时候,我打开了手机的“录像”功能,跟随他们走了进去……

回班以后,我先给他们听了声音,再播放了视频,孩子们看到镜头里面的自己,终于发出了感慨:“真的太吵了!”“太不可思议了,我居然说话那么大声!”“这些声音真不好听啊!”……

有了对问题的认同,很多的孩子们就发现这些不好听的声音在我们幼儿园大量存在。在楼道里行走,有孩子跑过来压低声音对我说:“老师,这里好吵呀!”午休刚睡下,隔壁班传来了吵吵的声音,孩子们抗议:“老师,他们太吵了,你去请他们小声点吧!”“睡不着啦!”“老师,他们把我的头都吵大啦!”

抓住这个时机,我告诉孩子们:“这些吵吵的,乱糟槽的,影响我们生活,让我们觉得不舒服的声音就是噪音!”

(二)噪音有什么危害?

为什么噪音就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呢?噪音究竟有什么危害呢?为了让孩子们对噪音有科学的认识,我们请来了朵朵小朋友的妈妈,绵阳市中心医院的医生来给孩子们进行专业的讲解。

医生妈妈讲噪音

从医生妈妈的讲解中孩子们知道了:声音的大小是用“分贝”来衡量的,如音量超过90分贝就是噪音了,噪音会让人出现心情烦躁、耳朵疼、头晕等症状。

孩子们感慨:原来噪音这么厉害啊!

(三)噪音宣讲团在行动

有了对噪音及危害的了解,孩子们开始刻意地控制自己的音量。但是,其他班的小朋友却依然这样:当我班孩子正在安静上课的时候,楼层美工区的孩子们在教室外叽叽喳喳;当我们安静睡下时,楼层其他班孩子正在楼层里、厕所里肆无忌惮地大声说话,半天安静不下来;当我们正关小音量在楼梯间行走的时候,一群孩子嬉笑打闹着冲向四楼;当我们安静的阅读的时候,练体操的孩子们尖叫来到一楼大厅,大声的说着,笑着……

每每这个时候,我班一定会有孩子跑过来告诉我:“老师,好吵啊!”其他孩子也向我投来无奈的眼光。我也很无奈地说:“我也觉得吵,那怎么办啊?”“去给他们说,叫他们小声讲话!”有孩子提议。“好啊!”我表示支持。“谁去?”“我去!”翔翔小朋友自荐。于是,翔翔走向了正在吵闹的孩子。不一会儿,他垂头丧气地走了回来!“翔翔!怎么他们还在吵啊?”我问。“他们根本不听我的……”翔翔很失落的样子。“谁还敢去?”我问孩子们。接连几个孩子自告奋勇,但结果依然一样,没人理睬。

为了给孩子们打气,我组织孩子们坐了下来,认真分析了劝告失败的原因。讨论后,我把孩子们的意见进行了梳理,孩子们知道了,要让其他班孩子和我们一样好好讲话,少制造噪音的话,必须要对他们进行噪音知识的宣讲,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噪音?噪音的危害?以及我们该怎么做?

经过班级比赛,我们的噪音宣讲团诞生了!

1.“初战告捷”

我带领孩子们到每个班级,给弟弟妹妹讲,给哥哥姐姐讲;在门卫室给保安叔叔讲;在楼梯间给清洁员阿姨讲;在教师办公室给老师们讲;在园长办公室我们依然大胆地讲;在放学的时候给爸爸妈妈们讲……

宣讲团到班级给小朋友宣讲

给老师宣讲

给工作人员宣讲

给爸爸妈妈宣讲

一路下来,“宣讲员”们赢得了同伴们、老师们以及家长们的赞誉。孩子们得到了极大的鼓舞,越讲越大方,越讲越大胆了。他们说,还想到幼儿园外去讲讲呢!

2.“越战越勇”

为了让其他班家长也了解噪音,加入我们“入园轻声讲话”的行列,孩子们还自己设计制作了“远离噪音宣传单”。

每天早上入园、离园时间,噪音宣讲团的孩子们都会站在楼层门口,给家长们发宣传单。还利用户外活动向周边的市民发,让周围的人都能了解噪音、对噪音问题引起重视。

向家长发宣传单

到园外向市民发宣传单

宣讲团的孩子们还录制了远离噪音的宣传视频,在我们一楼的大屏幕上播放,向全园师生及家长宣传呢。

(四)寻找噪音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宣讲,全园小朋友调整音量的意识初现。但是孩子们仍然觉得:怎么还是有点吵呢?噪音究竟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幼儿园里究竟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最吵呢?孩子们拿着记录纸在幼儿园里开始四处搜寻起来......

经过调查,大家发现原来幼儿园的噪音主要来自这里:小椅子与地面的撞击发出“咚咚”声;老师们音响放太大啦;老师们组织小朋友的时候;大家一起上厕所的时候;吃完饭同楼层的几个班小朋友坐在一起等待午休的时候;玩区角的时候......

第二阶段:小问题研究

(一)给小椅子穿“鞋子”

在寻找噪音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不正确的抬椅子的方法,和木质椅子底板之间碰撞会产生很多声音,是教室噪音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一个下午自由时间我和孩子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小椅子不发出噪音呢?”我问到孩子们。“我们要轻轻拿,轻轻放!”“我们可以给椅子穿上鞋子呀。”帆帆小朋友提议。“对!”小朋友表示赞同。“那小椅子的鞋子长什么样?你们有吗?”“我们回家让爸爸妈妈做啊!”孩子们回答。

于是我们布置了一次亲子任务:请家长和孩子一起为小椅子设计“小鞋子”。

孩子们带来了一双双可爱的“小鞋子”,并认真地为自己的小椅子穿上。每双“小鞋子”都很特别,大家都觉得自己设计制作的是最棒的。为此我们在班级开展了“小鞋子”博览会。孩子们通过自主介绍,相互参观,投票评选出了“最漂亮”“最耐用”“最有创意”的小鞋子呢。

介绍自己的“小鞋子”

“小鞋子”博览会

小椅子 “穿上”了小鞋子,再注意一点轻拿轻放,搬动过程中的“咚咚”响声真的没有了,班级噪音由此得到了一些改善。

(二)音乐会“说话”;

老师们为了让孩子们听见自己的口令,各环节常常需要用大音量和拍铃鼓的方式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活动组织费力不讨好。这样一来,噪音自然就出来了。

每天的午休上床时段也是每个班很吵的时候。孩子们经常还沉浸在餐后活动的兴奋劲里,要么在床边转悠,半天不上床,即使是上了床,边脱衣裤的时候也还要呼朋引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怎样才能让老师们组织起来又轻松,又能减少噪音呢?我把问题抛给孩子们,和他们进行了讨论。

“什么声音听起来好听,又能代替老师的铃鼓和吆喝声?”我问。

“音乐声音啊!”孩子们的回答出奇地统一。“可是音乐也有很多种呢!”我提出。什么样的音乐才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呢?

于是,我们开展了名为“音乐会说话”的音乐欣赏活动。活动中,我们选取了钢琴曲“安妮的仙境”、古筝曲“高山流水”幼儿歌曲“小熊舞”等音乐,让孩子们欣赏感受各自的风格,还一起根据一日环节的特点对音乐进行了相应的搭配。

音乐类型

推荐原因

建议使用环节

钢琴曲

曲子舒缓,给人舒服的感觉,能静心。休息之余感受音乐的美,让进餐变得愉快而轻松。

自主休息和进餐

古筝曲

古筝曲有宁静、悠远的感觉,仿佛让人走进了安静的树林,有想闭上眼睛的愿望。

午休前

幼儿歌曲

节奏稍快,好听,容易引起注意。

区角活动结束

由于曲子是孩子们自己选的,所以音乐一投入使用,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们大多数都能主动关注音乐,并配合行动。

(三)“噪音纠察队”成立啦

针对餐后楼层吵的问题,我们也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大家都发现这个环节吵的原因是小朋友。“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我向孩子们求助。“要不我们去提醒他们吧!”呈呈提议。“怎么提醒法?”我追问。“我们就在这个时候去各楼层看,发现大声说话的小朋友就提醒他们嘛!”果果补充。“这好像是个好办法!”我也表示赞同。“那他们不听怎么办?”有孩子提出。“那就告诉他们的老师呗!”“就这么办!”

就这样我们的“噪音纠察队”成立了!为了兼顾各个楼层,我们一共成立了3个小分队,分别负责二、三、四楼。

1.认真负责的小纠察员

“纠察队”的小队员们每天早早地吃完饭,就到了各个楼层进行巡逻。发现有人大声讲话,就立刻过去提醒:“嘘!请小声讲话!”

噪音纠察中

2.小纠察遇“麻烦”

当然,在工作过程中,“小纠察”们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事......

故事一:满手臂的红印章

一天,中四班的刘老师带着一个哭泣的小女孩找到了我,“彭老师,你看!”刘老师有些生气。“他们(纠察队)在我的手臂上盖了好多印章。”小女孩边哭边说。我马上找来队长询问到:“怎么回事呀?”队长理直气壮地回答:“她发出噪音了,所以我们就给她盖上印章了呀!”“可为什么会盖这么多个呢?”“他们都想来盖嘛!”

安抚好了小朋友,我们又组织纠察队的孩子就该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了分工:队长、宣讲员、记录员各自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

故事二:围追堵截只为盖印章

这天噪音纠察队一小分队的成员在二楼巡逻、执勤,就在小朋友们收拾回教室的时候,纠察队发现中二班的一个小朋友,在边收椅子边大声说话,龙龙礼貌上前提醒了三次后,这个小朋友仍然没有改正,于是龙龙队长就叫负责盖章的小朋友给该幼儿盖上印章。小朋友一听,转身就跑,纠察队的小朋友赶紧追逐,刚拉住,他一扭身就挣脱了。最后小朋友跑进了教室,纠察队员们围追堵截,好不容易才抓住。可是那名孩子始终挣扎不愿意被盖印章,在纠察队的三个小伙伴的协助下才还不容易完成了“任务”。

为了不让小朋友们大声讲话,“纠察队”的孩子们每天就像“城管”一样耀武扬威地巡逻在各个楼层,为了不让自己被“抓”,孩子们和纠察队做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渐渐地我们发现,大家和纠察队的孩子形成了对立。纠察队一来,声音没了,走,声音又出来了! 噪音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工作中“冲突事件”频频发生,班级老师和小朋友对噪音纠察队的工作越来越不满意,投诉和意见也接踵而来:

家长——孩子因为怕“纠察队”而不愿来上学!

幼儿——我没有多大声,纠察队也要盖印章,我不可不愿意被盖印章!

老师——“纠察队”凭什么说我们是噪音?

......

第三阶段:反思、调整

(一)反思问题

孩子们和老师们对噪音纠察队工作的不满意引发我们对纠察工作的反思:我们不断问自己,我们设立小分队的初衷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孩子们会从“劝导”变为“抓人”?究竟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全园孩子主动参与到降噪的行列中来?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借鉴以前一些成功的活动我们发现,问题出在方法上。“纠察队”从一出场就和大多数孩子对立了,“纠”是一种消极的办法,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有情绪孩子们必然不会真正地改变。我们意识到必须要改变之前的做法,以正面激励的方法来更好地激发和引导孩子们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策略调整——“悦音”校园文化建设

“悦音”概念的提出是我们思想转变的第一步。所谓“悦音”是让别人听起来舒服的,让人愉悦的声音。

我们倡导孩子们走进幼儿园用事宜的音量讲话,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以“让别人听起来舒服的,让人愉悦”为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相信,只要“悦音”多了,噪音自然就少了。

学期初,我们以创建“悦音校园”为学期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悦音宝贝的征集

为了让全园幼儿和家长都参与到“悦音校园”的创建活动中来,我们启动了“悦音宝贝”卡通形象有奖征集活动。

向全园小朋友和家长提出了倡议后,家长和孩子们都积极相应,纷纷以收集、原创的形式交来“悦音宝贝”卡通形象稿200余份。

悦音宝贝形象征集

大家来投票!

经过海选和孩子们投票,最终选出了我园的“悦音宝贝”形象大使——小悦悦。

形象大使——小悦悦

2.分贝仪的运用

我们在噪音问题较大的地方(主要是公区)如:楼层、楼道和四楼操场安放了分贝检测仪。并以“小悦悦”的口吻,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进行音量常识的宣传,如:

“60分贝左右——好舒服啊!”

“70分贝左右——有点不舒服咯~”

“80分贝以上——受不了啦!”

这样,孩子们一看到分贝仪上的数字,就会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降低自己音量,有的还会提醒朋友、老师和家长呢!

分贝仪在楼层的运用

3.调整一日生活流程

为了解决因人员过于集中(主要是午餐后环节),孩子们无所事事而产生噪音。在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我们将一日生活流程做了调整:

①幼儿活动分AB组。园内园外,班级与大区角之间的活动有机融合,人员分流。

②餐后各班定点开展阅读活动(主要为:师幼共读),午休起床定点进行唤醒和律动,动静结合。

4.“噪音纠察队”改为“悦音小分队”

由于前期的“噪音纠察队”在巡逻中出现了问题,引起了老师、小朋友乃至家长们的不满,我们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转告给了“噪音纠察队”的队员们。

“有很多小朋友和老师觉得我们在小朋友的手上盖印章不好,你们觉得呢?”有队员说到:“可这是我们的工作呀!”“那如果是你,你喜欢被别人盖印章,并被称作是“小恶魔”吗?”大家一听,都摇摇头说:“不愿意。”“那我们在提醒的时候怎么样才能让发出噪音的小朋友心里舒服一些,更容易接受呢?”队员们说到:“那我们就不盖印章嘛!”“不叫小恶魔嘛!”“其实也有做得好的小朋友啊!”有孩子提出。“对啊!如果我们不是去抓人,而是以发现做得好的朋友,会不会好一些呢?”我提议。“同意!”大家一致通过。

于是我把“噪音纠察队”进行了改版。首先更名为“悦音小分队”,工作内容为:寻找好听的声音。为了让“小分队”的工作更规范,我们将成员职责及工作内容进行了明确。

队名

噪音纠察队

悦音小分队

人员配置

4个小分队共12人,每队队员3人(小中大各1个,本班1个人)

队员4人,“教官”1人

工作职责

队长(大班)带领大家一起巡逻,发现噪音

巡逻前由“教官”进行队列训练;在队长带领下在全园寻找悦音

1.队长:检测音量,组织讨论

2.记录员: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3.照相师:拍下悦音场景画面

4.宣讲员:对音量偏大或过大的班级,幼儿进行提醒

工作时间

生活环节(午餐后,起床后)

每天区角游戏时间(不影响孩子们吃饭和其他活动)

工作内容

分别负责1各楼层,主要在公区

发现噪音,盖印章记录

巡逻一楼到四楼,所有区角及班级。

1.检测音量分贝,讨论音量属于范围

2.用记录单记录,拍下悦音画面

3.音量偏大时及时提醒

4.周一对“悦音班级”进行统一表扬

悦音小分队

小分队工作中

小分队一周总结

“悦音小分队”成立后,一直坚持每天一次,不定时地到幼儿园各班及公共区域“工作”,根据小分队每天的记录,我们还在全园评选“悦音班级”。获得“悦音班级”的班,就会有一面小锦旗,每个孩子都会有一枚“悦音小天使”的徽章。

为“悦音班级”颁发锦旗

为了得到锦旗和徽章,孩子们自动控制音量的意识明显增强了,“悦音小分队”也渐渐地得到大家的认可,各班老师也行动了起来,用“星星榜”来记录班级孩子的讲话好习惯,“悦音班级”从一开始没有班,到后来的一周同时几个班获得,大家轮流挂旗,其乐融融。

活动效果

通过与孩子们一起近一年的研究和探讨,在噪音问题上,整个幼儿园有了很大的改善。一日各环节的音量分贝在慢慢地下降,80分贝以上的声音越来越少,好听的让人舒服的声音越来越多……

(照片:餐后共读、楼道上家长们有序上下、主题馆教学等)

凡是走进幼儿园的人都会对我们的“悦音”环境,翘起大拇指,为我们的“悦音小分队”竖起大拇指。

噪音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发现问题开始,我们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关注,一起探讨解决办法。凡事让孩子们拿主意,并跟随孩子们一起去尝试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

1.观察能力有了明显增强。无论走到哪里,孩子们都会主动关注音量。升旗仪式上,晨晨一直关注着分贝仪,不断地跑过来提醒我:“老师,音响声音太吵了,已经超过90分贝了!”还不断地跑到放音响的老师面前:“许老师,声音关小一点!”。户外散步路过公园广场,看见跳广场舞的婆婆爷爷,孩子们也会纷纷提出:“老师,他们的音量有点大哦!”而且还会有孩子主动上前劝告:“婆婆,你们的音量太大了,是噪音罗!”

2.前书写能力有效提高。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比如:**地方很吵,**地方是悦音/噪音,总结时也要记录,还需要把自己对噪音危害的理解画出来制作宣传单等,孩子们运用绘画和符号不断的记录,为前书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发现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尝试解决,调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孩子们形成了肯动脑经,想办法的习惯,平时再遇到一些问题和麻烦都不再急于找老师解决,而是自己和同伴商量了。

4.自主性得到充分发展。由于活动全程我们都放手给孩子,让他们大胆想,大胆尝试,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激发了孩子们的自主习性。遇事也变得有主见起来。正因为如此,班上区角活动也一直有孩子们自己负责,从创设,到材料的准备,到活动开展,再到区角的管理都是孩子们自己来,作为老师,我真的感到太轻松了!

5.养成了用适宜音量讲话的好习惯。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了解了更多关于噪音的知识,在日常的巡逻记录工作中,孩子们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近一年的时间,让孩子们养成了轻声讲话的习惯。相信我们的孩子走出去,一定不会在公共场合不顾别人的感受发出让别人不舒服的声音,一定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好孩子!

标签: 案例  幼儿园  
声明:文章内容由作者原创或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评论(0) 最后修改于
发布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