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另一张面孔


左兵 2019-04-16 17:21:30 上传:左兵 浏览:1次

爱的另一张“面孔”

绵阳市石塘小学 左兵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讲了作者巴德.舒尔伯格在慈母和严父的关怀下成长为一位著名作家之后,对父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的感激与理解。文章以作者小时候写成第1首小诗为例,详细记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爱,带给他天差地别的心路历程,同时表达了因为有爱,自己的人生多么幸运。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的父母爱你吗?”


“爱!”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谁来说一说父母对你们的关爱?”我追问。


没想到第2个问题抛出以后,臆想中的举手如林,并没有出现,仅有几位举手的同学,回答也千篇一律——自己生病了,父母的着急照顾迁就等等,再也没有别的不同的答案了。


“当你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当你做了好事的时候……”我忍不住提醒。


这不提还好,一提醒没想到的回答一个又一个冒出来:


有同学说自己的父母总是批评自己,打击自己,对自己各种看不惯。


有同学说即使自己做得很好,考出了好成绩以后,父母仍然会挑剔自己。


还有同学说自己的妈妈让自己做这做那。


有同学说妈妈逼着我大热天去打网球,逼着我寒冷的冬天去跑步。


……


孩子们把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当成了不爱。看来 严厉的爱让孩子们很难接受。


我不禁感慨万分,孩子们对爱的理解为什么这么狭隘?爱到底是什么?批评是不是爱?只有赞美的教育是不是好教育?孩子生活中需不需要批评,来鞭策他们,来提醒他们。




如何让孩子们认识到爱的另一张“面孔”——批评。爱是为孩子长久的打算,爱不仅是生病时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是生活中的一些点滴小事:一个警告的眼神,一句含有机锋的讽刺,也许是一记耳光、一顿打。


我决定把本文的授课重点放在:对严父之爱的体会之上和让孩子们学会体会全面地体会爱,正确地理解爱上。


在感受母爱之后,我进行了如下教学。


教学片段实录:


“作者第1次写成了小诗,母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父亲说了什么?”


“糟糕透了!”


“这世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听了评价以后,巴德感受如何?”


“非常伤心,非常难过,很痛苦……”


师追问:“从文中的哪里看出巴德的伤心难过痛苦?”


生:“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生:“从‘冲’‘跑’‘扑’‘痛哭’可以看出他非常伤心。”


师质疑:“人们常说爱是一缕春风,抚慰大地万物爱是温暖的阳光,驱走阵阵寒冷,爱是一阵阵花香,沁润孩子干涸的心田。可父亲给予巴德的爱,却带着另一张“面孔”,那句“糟糕透了”如同凛冽的寒风,如同一记霜刀,割得人心生疼。这分明就是不爱!”


“不对,这也是爱!”有学生情不自禁地反驳。


师追问 “为什么让人倍受打击的批评也算是爱呢?”


生 “几年后巴德发现父亲是对的,于是他改进总结提高写作上一次又一次取得进步”


生 “成年后的巴德说只有赞美的爱对自己是不够的,它需要一个声音来警告来提醒自己”


生 “巴德在文章中最后说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源自于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生 “……”


(孩子们立刻在文章中找到了许多证据,证明父亲的批评也是爱,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爱。)


师小结 “同学们的同学们的结论完全正确,值得肯定的是,巴德自己也认识到了父亲的严厉批评是对他的爱,他也因为这种爱不断的总结提高,最终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作家,他真是一个善于感受爱,善于理解爱的孩子”


师 “父亲对巴德第1首诗的评价到底是无意之举,还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生齐 “‘糟糕透了’是父亲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给出的评价”


师:“从文中哪里看出?”


生:“诗只有短短十行,父亲却看了很久。”


师:“为什么短短十行诗,父亲去看了很久了?”


生 ”因为父亲在思考怎么来评价这首诗。‘’


师 “父亲怎么想?他想到了什么?”


生 “一个8岁的孩子能写出这首诗,的确值得赞美,但他明显有许多不足之处……”


生 “写诗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我不能像孩子妈妈那样随意地评价,我要让他明白……”


生 “写作之路并非坦途,为了不让他过于骄傲,我必须给你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


生 “妈妈一定给予了高度的赞美,我看他现在就已经很骄傲了,如果我也赞美他,他一定会骄傲自满,还怎么在写作的路上长久的走下去呢?”


生 “……”


师小结 ‘’是的,父亲的内心在激烈的斗争,为了孩子的将来她选择了狠狠的批评孩子,一句糟糕透了的批评,你有父亲那么长远的期待,父亲的爱是那么深那么远,如果没有这句批评,也许世上就少了一个著名的作家,世界上就少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著作,大家说服了我父亲是爱儿子的,尽管这种爱令人费解。”


(理解生活中的严厉的爱)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严厉的爱呢?”


生 “有一次我摘了邻居家的梨,被父亲狠狠的揍了一顿。‘’


生 “有一次和小朋友打架,被父亲批评,还罚我一周不许看电视。”


生 “有一次考试没考好,被狠狠的训了一顿。”


生 “ 妈妈每天6:30就叫我起床,自己做早饭。还叫我一边做饭,一边自己拿本书读。说是不要浪费时间。”


生 “我身体不好,爸爸就陪着我每天早上起来跑步,一直坚持,不许懈怠。”


生 “……”


师 “你们认为这些都是父母对你们的爱吗?”


生齐 “是!”


师追问:“这些事情后面藏着父亲或者是母亲怎样的爱?”


生 那次偷摘别人家的梨,被父亲痛打一顿。父亲打我是因为爱我,为了教育,我不能不劳而获,偷摘别人的东西。”


生 “那次因为我打小朋友被父亲狠狠的罚了,不仅被批评,而且罚一周,不许看电视,这也是因为父亲爱我,他想教育我和人友好相处,不许以强凌弱,这样在社会上才能够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生 “因为贪玩好耍,所以我那段时间学习不认真,妈妈训斥我是因为爱我,为了让我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个好的前程。”


生 “……为了让我成为一个有自理能力,独立自主的人,妈妈才让我每天自己做早饭,自己主动的学习早读。”


……


(孩子们说出了一个又一个严厉的爱的表现,说出了父母对自己的长远期待,正确的理解了这些爱的另一张面孔。)


师小结:“真正的爱有时会让人很受伤,有时让你很难接受,有时让你如坠冰窟,愿大家永远有一颗善感的心灵,铭记这些沉甸甸的爱。”


小练笔:《爱在我身边》要求:写出自己写出自己身边那些沉默的爱的表现,那些严厉的爱的表达。


(写作实践:写一写身边的另一种爱)


一节课很快就在孩子们对爱理解的升华中结束了。


我感谢语文s版能选择这样一篇文章作为教材,让我班的孩子们对爱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透彻。孩子们学习本文以后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自己也时时刻刻被父母的不同面孔的爱所包围,他们写出的文字也更加生动,更加深刻。


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到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最爱的不同形式的理解,学生开始是片面的,狭隘的。但本文对学生理解爱,起到了熏陶和感染作用,引导了学生正确的理解爱的另一张面孔,培养了学生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教学本课时,教师通过质疑,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自主论证,升华了对爱的更多形式的理解领悟。教师又引导孩子们设身处地的为巴迪的父亲思考,思考父亲当时内心的矛盾冲突。学生通过思考,通过回答,理解了父亲深远的爱,理解了父亲为什么给了“糟糕透了”的评价。



课课程标准又提出,语文学习应当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基于如此,教师安排了联系自己的生活,谈生活中的爱的另一副面孔,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写一写自己身边的爱。这样通过语言实践和文字书面实践,学生巩固了对爱的认识,理解了爱。


标签: 爱的领悟  
声明:文章内容由作者原创或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评论(0) 最后修改于

李晓2019-04-21 22:37:29
 父母眼中的爱和孩子眼中的爱,难免会有词不达意的时候。
  回复

发布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