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我与那一班孩子的美好相遇和相守


孙红梅 2020-08-22 23:46:16 上传:b01308072 浏览:1次

三年,我与那一班孩子的美好相遇和相守

绵阳市第九中学 孙红梅

7月13日,2017级2班毕业了,像龙应台《目送》所说那样,我怀着不舍和期待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像码头上的舟子,他们则像行色匆匆的旅人,即将奔赴人生的下一个征程。也许从此,有很多孩子将天各一方,无缘再见。但回忆起我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依然特别温馨。

最后一次摸底考试,陈俊宇无比伤感地写道:

我突然想起,班主任已经很久没有发火了。最近总是柔声细语,和颜悦色。哦,我们就要分开了……今晚,操场上月亮格外亮,格外地美,是为了让我们留下醉心的回忆瞬间吗?啊!再也没有机会一起打球,再也没有机会一起上课,再也没有这样一起度过的夏天……

我和他们的第一次相遇,是在桂子飘香的九月。我忐忑而愉快地站在他们面前,面对着50多双纯净的、满含期待和信赖的眼晴。我暗下决心,一定尽己所学带好他们。虽不能让他们都成为A优B优,但一定努力让他们成为好孩子,我愿和他们共同成长!

语文是要天天备课的,我每天都要钻研教材,翻各种资料,看各种上课视频,修改课件……一篇课文,内涵没有发掘到极致,课件准备得不完善,思路整理得不清晰,绝不敢到课堂上去信口开河。走在路上,躺在床上,送儿子的途中,散步在绿道上……脑子里都在盘算,手上都在忙碌。有时是为一堂课的思路,有时是为设置一篇小打卡,有时是为了点评学生的诵读,有时是为了编一本习作集。

那时,我会为一堂好课而兴奋不已,也会因一堂课的失败而耿耿于怀。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表面云淡风轻,实则常常手忙脚乱,整天忙忙碌碌而又乐此不疲。正如谢云老师说的:“因为爱,所以爱,为了爱,不存在。”

赵余菲这样描述我们的课堂:

她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像个舞者或精灵。当然,我的意思是太入戏了,我时常这样想。讲课时讲到她最喜欢的一段课文,她总是不禁手舞足蹈起来,做出很享受很欢乐的样子,教室里好似暖风阵阵,温暖如春。讲到比较悲伤或者离别的文章时,她很入戏地为我们描述离别的场景,让教室里也仿佛凉风嗖嗖,凄凄惨惨凄凄,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讲到好词好句的时候,她着实像得到一颗糖,而不禁开心得跳起来的孩子。如果涉及到历史之类的知识,她又好像如数家珍,把知道的倾囊付出。

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分享,每周一单元的《渔夫阅读》。除了固定的晨读和诵读外,还有每周的微信打卡诵读,以及不定期的读书分享会,小老师教课外古诗,小古文诵读……

校园里蔷薇花缀满院墙的时候,桂花喷香扑鼻的时候,银杏叶子如蝴蝶般纷纷飞扬的时候,运动会上此起彼伏的呐喊,艺术节上激情澎湃的吟诵。每一次郊游,每一个周末活动。课堂、同桌、老师,都如此生动地活跃在他们笔下。

最初的作文是无趣的,流水账似的,错别字连篇的,为作文而作文的。毕业的时候,有好多同学的作文依然如此,真是无可奈何!但毕竟还是有很多同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文静而又乖巧的王思琪,他笔下的向前老师是这样的:“个子高高的,戴着眼镜,上课时总拿着一个水杯进来,像一个老干部,发型是中老年人最喜爱的地中海。向老师还特别爱惜他的发型,时不时用手去整理一下,这个动作就成了我们模仿他时的招牌动作。向老师给我们讲课时,讲得那是声情并茂、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总是把我们带入情境中。他幽默风趣,每次都能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导致我们班一上历史课就莫名地兴奋。”——让人如见如闻。

敏锐的董月,她笔下的唐友清老师是这样的: “像穿了一身充气服,用他的话说就是‘我质量比较大’。冬天的早晨,天蒙蒙亮,就可以看见一坨黑色肉球在走廊上“滚动”。如果只看外表,他绝对是令人胆怯的。首先,他那庞大的身躯就足以震慑到我们;其次,是他那凶神恶煞的眼睛,大发雷霆时从眼底流露出的愤怒,让人心惊肉跳。”——真是入木三分。


陈俊宇,那个个子高挑,艺术节上激情澎湃的帅小伙,他笔下的曹克友老师是这样的:“一头油亮的黑发,睿智的眼里充满了坚定与自信,戴着一副无框的眼镜,刀削过的面庞满是沧桑,穿一件雪白的衬衫,很有一种领导视察工作的感觉。”——这又是多么敏锐的眼光啊。

还有陈奕杭笔下“颇有些稚嫩感,散发着花香的”的张帆老师,曲婧笔下“扎着低丸子头,一袭长裙款款走来”的王素兰老师,“留着蘑菇头,喜欢照镜子,呆萌呆萌的”的同学小付,胡建康笔下“炸药桶般一语不合就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姚科,李馨悦笔下那粗心得把孩子都抱反了却又暖心体贴的爸爸等等,都如此鲜活,或让人感动,或让人捧腹。还有孟祥华、刘晓芳,他们笔下的母亲,让大家收获了多少感动啊!尤其是李盛平,将留守儿童对母爱的渴望刻画得如此细致入微,让人读之动容。

代雪飞燕,看起来大大咧咧,但是看完她的“母亲”,就知道她是一个很懂得感恩的孩子,这个看起来无忧无虑的女孩,有一颗敏感的,细腻的心。还有我钟爱的唐佳,这个表面上看来性格温顺的女孩,她用细致的阅读、工整的批注、大声的朗读,到初三的时候,成功地让自己从一个语文差生成为了一个优等生。

那次作新闻和特写,董月居然模仿毛主席写重大军事行动的庄重语气来写月考,真是幽默感十足。而张羽茜为月考作的新闻特写,是我见过的最幽默的,对同学的批评既不失辛辣又充满着善意。在安静的课堂上,每一次从张羽茜身边经过,我都发现她的课本上都写得密密麻麻,她的预习笔记比别人新课笔记字数还多。这个目光炯炯、沉静自若的女孩,常常使我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并在心里为她点100个赞,而她的作文,常常见解独到,角度新颖,文采斐然,见之忘俗。她的《蔡徐坤》里表现满满的正能量,非常有个性的语言,让我为这小女子既惊且叹。

还记得那一天,一场难得的大雪普降涪城,以至于代雪飞燕在《久违了,四川的雪》中上来就是一句“谢天谢地,你终于来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孩子们欢呼雀跃,在风雪中追逐打闹。天也像应景似的,由撒盐纷纷到漫天飞絮,于是,惊喜中,一篇篇风格各异的风雪的画卷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虽然同一题材的作文在同一习作集中我坚持不超过三篇,但编这期作文集时,这组风雪图竟让我不忍删去。

还有李婧怡、朱帅、殷欢、刘志袁、胡羽梦、雷靖霖.....生活在 如此伟大的时代,置身于多彩的校园。面对亲情、友情、青春期的懵懂,这些敏慧多思的孩子们有多少才情要抒写,又有多少心里话要倾诉啊!

我所在的学校,既非A类学校,也非B类学校。所教的班,既非A班也非B班,但是说真心话,这些学生,朴素、真诚、谦逊、绝不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绝大多数学生好学、上进、勤奋不怠。即使拿名校的学霸,A、B班的种子选手,我也不换。他们多聪慧啊,只不过基础差了一点而已。

记得第一次改魏其林的作文,这个胖胖的,颇有一些幽默感和自信心的男孩子,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居然很难找到通畅的句子,让我死了不少脑细胞,改得面目全非了,才稍稍有点文从字顺的模样。但他后来的《大时代》,《晒晒我们班的牛人》,虽说不上尽善尽美,却已经颇有文采和深度了。

刘杨雯馨的作文曾经是干巴巴的,但是看她后来的《我快消失了》,这文静的女孩,为了说明两种树的生存环境,用了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皇家园林”、“平民百姓”。多聪明的孩子啊!还有那篇《雪》,她把雪比作玉屑、梅花、羽毛,又是多么地贴切,多么地优美。

李知蔓、陈俊宇和董月等人居然尝试着写起了长诗。也许他们觉得只有诗才能表达内心火一般的热情。李知蔓在《青春之花》中赞美运动健儿多么热情洋溢,从大自然中的花朵过渡到青春的花朵又是多么自然。陈俊宇在《了不起》这首诗中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他心目中,一个善良的人是了不起的,一个奉献的人更是了不起的。这些都不够,一个人还要有目标,这个目标不是鲜花,不是掌声,而是一路的风景,还有阳光和星辰。这样的境界不值得成年人学习和深思吗?董月的诗歌《温柔》则告诉我们:温柔不是软弱,恰好是一个人内心强大,心智的成熟,只有真正强大、成熟的人才给得起温柔,在你足够强大的时候,要选择对全世界温柔——要知道,董月是远离父母的留守少年啊!

是的,我希望他们除了知道以外貌写性格,以行动写人物,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开头的N种方法,结尾的N种技巧,以及如何选材立意构思外,还要懂得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去做一些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的花样文章——那样的文章,看起来亮晶晶,实际上假惺惺。一句话:语文就是生活,做文就是做人!


我们班每期会出一本作文集。初二下期末时,因为应付会考,时间紧,孩子们天天和试卷、习题打交道,也非常累。本来已与王老师商定,这期的作文集就不出了。当我和科代表商量时,他们说还是出吧。又去跟大家商量,异口同声说:编一个吧,编一个吧,将来我们长大了也是美好的回忆呀!

第二天一整天没有看邮箱,晚上打开一看,哇,这么多!我一篇篇地将它们拷下来,到第三天晚上一看都60多篇了。他们的热情常常这样感染着我。我忘却了疲惫,又坐到电脑前,逐一去校对这些文稿。

记得有一次,白天刚把作文集发到每个家长手里后,晚上,我的手机微信突然跳出这么一条信息:“孙老师,为何作文集没我作文?”是代雪飞燕,我的天,这是怎么回事?就在前天,这个热心的女孩,还和董月、赖芸熙、刘志袁一起校对全班的作文呢。忙了半天居然没有她的作文,怎么会有这样调皮的事情?我一下子也懵了。“真的,我一篇也没有!”我仿佛看见代雪飞燕欲哭无泪、伤心至极的样子。真的,对这个好学上进的女孩来说,作文集里没有自己的作文,是多么遗憾啊!飞燕,对不起!

在大家锲而不舍的坚持下,我们的作文集共出了四本。初三应对中考去了,没有坚持,至今遗憾。2019年5月,参加全国新课标作文比赛,获5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2020年,在涪城区政府主办的欧阳修文艺新苗奖评选活动中,我班陈俊宇的《了不起》,董月的《吾爱吾师》有幸获奖。此外,还有若干作文发表在《新报》和各大文学平台上……

如果人与人的相逢是一种缘分的话,我要感谢这美丽的相遇——三年来,一起阅读、涂鸦,奇文共欣赏,文章相与析,如此地教学相长。你们的必读书变成了我的案头书,和你们一起在《海底两万里》畅游,为《简爱》感动,体味《儒林外史》的林林种种,领略《昆虫记》的妙趣横生……这些书,以前大部分读过,现在跟你们一起重读,我又有了全新的理解。

初中时期无疑是一个人阅读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们没有去阅读长篇,阅读大部头的书籍,那他就错过了阅读的关键期。将来的阅读就成为碎片化的,快餐式的, 将来他关心的就有可能就是娱乐八卦。又何以谈阅读能力的培养?何以谈国民素质的提高?何以谈文明的传承?但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单凭每周几节语文课谈何容易?面对一双双困惑、无助、甚至有几分麻木的眼睛,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另外,凡是能力的东西都必须在实践中培养。正如游泳必须在水里操练一样。如何在能力培养和应试中找到结合点呢?我们是需要一个不错的分数,但这中间的确有很多隐形的因素。是在一张张试卷中去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和热情,还是在读写中去成长,如何找到二者的结合点呢?还有,如何转化中差生?如何让课堂高效民主?如何小组合作?……

似乎越往前行,困惑越多。

未来呢,不长亦不短。抬头望,迷雾重重,不知所以。尽吾志也,愿无悔矣!

7月17日完成

7月29日修改毕

标签: 作文  班级  
声明:文章内容由作者原创或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评论(0) 最后修改于
发布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