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无常,别等来日方长。


唐琴 2021-02-04 15:18:30 上传:唐琴 浏览:1次

陶渊明的诗中曾经写到,“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是我读于娟《此生未完成》最直观的感受了。

再读这本书是五年后的今天。第一次是在大学时期,那时候最大的体会仅仅停留在对于娟个人的钦佩之下,一个海归博士、复旦大学优秀教师、性格活泼的女孩、称职的妈妈......一个身负多重身份、经历多重人生磨难的性格阳光且坚毅的人。而如今再次翻看这本书,让依旧泪流满面的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的理解与思考。

2020年,一个本定义为“20、20爱你,爱你”的一年,却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它原本对幸福之年的定义。可也正是这样充满磨难的一年,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2020年3月12日,我有了一份新的职业体验,成为了一名线上“主播”。因为疫情的关系,学校迟迟没有开学,为了不让小朋友们落下课程,我们开启了线上“营业”模式。“喂、喂,有人吗?都到齐了没有?”“诶,等一下同学们,我怎么看不到你们头像了呀?”“这个问题让刚刚上线的那个同学来回答一下”......最开始,我这个主播小白每天都硬着头皮给同学们上课,忘记开麦、关闭讨论、学生集体掉线、一堂课上完才发现没有链接网络等等闹了不少笑话,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手忙脚乱、自我怀疑,于是疫情那段时间,每天上完网课,我都会额外的给自己加班两小时,来学习网课的技术技巧,研究实际课本在线上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节课结束,学生和家长给我发来微信,同学们说:“唐老师,我觉得你越来越棒了。家长说:“唐老师,谢谢你的用心,遇见你,是我们的幸运。”这堂课结束后,还有一个学生给我发来一幅画,画的名字叫《英雄》,画里有医护工作者、有警察、有军人还有——我,我很幸运成为一名老师,因为它,我的肩上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因为它,让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于娟在她书里写到“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等做好了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然而,转身,才发现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然不多”。

作为教师,我可以自豪的说我甘于奉献与付出,但是身为子女,自己对父母的陪伴还太少太少......

我生在一个平凡普通但充满爱的家庭,父母开了个小餐馆,算不上富裕,但从小别人有的我们也都有。在我们这普通的家庭里,却有着一个神奇的爸爸,他包揽了家里的大小事务,把妈妈宠成了公主,给我和哥哥搭建了一个完美的家,更绝的,是他做的那一手的好菜,不仅让家里小店的生意红红火火,还让我从小就吃成了一个胖妞妞。

小时候,对爸爸的回忆最多的就是他在厨房炒菜的身影,微黄的灯光下,透着有一点雾气的玻璃,那个身穿深色毛衣的男人不停地翻炒着手中的铁铲,灶台上的火苗和大铁锅里的翻炒的食物,哐哐当当,像是被他奏出了厨房协奏曲一样,我最喜欢趴在出菜的台子上问,爸爸,菜炒好没有?!爸爸也总是笑着不耐其烦的说马上、马上就好。

爸爸是不善言谈的,表达爱的方式,就是用自己最拿手的做菜,给我们做一桌子的好吃的,然后看着我和哥哥妈妈吃的肚皮圆滚滚的。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幺儿,想吃点啥?记得小时候,我看了动画片,给爸爸说想吃汉堡包,在当时我们那个大山里的小乡镇上,“汉堡包”就是一个在电视上看过没吃过的稀罕玩意儿,可是爸爸并没有拒绝我,他说:明天早上就吃!结果,第二天早上,我真的看到了一个“中式”汉堡包,大白面馒头裹着蛋液,在锅里煎出了微微的焦黄色,馒头中间夹着西红柿、生菜、还有五花肉,“汉堡”旁边居然还配了一份油炸的薯条,虽然不是真的肯德基麦当劳,但是那一顿汉堡早餐,让我带到学校嘚瑟了一整天。后来,妈妈告诉我,为了给我做一顿汉堡早餐,爸爸一晚上都守着电视看汉堡广告,研究怎么搭配的,就是为了把汉堡做的像一点、好吃一点,来满足我这个小女儿异想天开的要求。

后来,长大离开父母,出来工作了,爸爸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变成了“一个女娃儿在外头一定要注意安全”,每天晚上九点,雷打不动的他都会打来电话问:幺儿,在哪里?回家没有?太晚了,该回家咯......刚开始还能体会到爸爸的关心,可后来时间久了,别是和朋友们在外面玩耍的时候,就会不免觉得爸爸太啰嗦了点。

爸爸是一个节俭的人,一年到头也买不了几件衣服,他说我就在厨房穿不得啥子好衣服,你和妈妈多去买点,当我工作几个月后,爸爸就给我了一张卡,这是他经营小餐馆几十年的积蓄,“拿切买个房子,一个女娃娃总在外头租房子不安全”我说“现在年轻人都租房子,没事儿”爸爸看着还单身的我居然说“以后女儿和老公吵架了起码还有自己的家回嘛”,我的爸爸就是这样一个事事牵挂我的人。

身为家中小女儿的我,总觉得父母的关怀是理所当然的,我享受着父母对我的爱,可付出却极少,特别是出来工作以后,总觉得年轻人先拼事业吧,父母也还年轻,陪伴父母的事情,可以留到以后再做,可是,怎能事事尽如人意呢?一天早上凌晨四五点,突然接到哥哥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哽咽的他半天说不出话来,当我反应过来的时候,我整个人彻底蒙了,哥哥说:爸爸突发疾病,没有抢救过来......

手机微信里的第一条信息明明还是他昨天晚上才发给我的呀:女儿,晚上一个人在家关好门,好好工作,别担心我们。怎么一觉起来,怎么爸爸就没了呢?!那条微信我都还没来得及回他......爸爸走的很突然,我们一家人都不敢相信,至今我都还幻想着有一天他突然走进家门对我说:幺儿想吃啥?爸爸给你做?可是我知道,那个给我做各种好吃的,天天给我打电话、发消息叫我注意安全的人不在了,回到老家看到空荡荡的餐馆里没有了以往的烟火气,没有了以前熟悉的味道,厨房里的那个穿着深色毛衣的人不见了。

于娟在书里说到,孝顺是父母盼望孩子有出息,但是往往享受不到和所谓有出息的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的乐趣。即便知道如此,父母仍宁愿自己孤苦劳累,还是希望子女有能力远走高飞,有出息。

身为90后的我总觉得什么都可以再等等,什么也都还来得及,可是父亲的突然离开,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愧疚,没能回复他最后一条微信、没能在他的最后一刻陪伴在他身边,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酸楚。

父亲去世百日,按照当地习俗,我和妈妈去坟前祭拜。当我弯下腰那一刻,爸爸昔日温暖的眼神刹那间便浮现在我的眼前。此刻,父亲给我的陪伴,对我的嘱托...一股脑的涌了上来,我泪水决堤。妈妈抱住我说,爸爸希望我们好好活下去。

爸爸经常和邻居聊天说,我女儿孝顺,懂事,我女儿结婚了,我是要哭的,我舍不得我女儿”这些话语我再也听不到了,时至今日,都不愿意相信那个曾经给我无限宠爱、视我为掌上明珠的爸爸不在了,现在我满是自责,如果我平时能在工作之余多陪陪他、如果我能多和他聊聊天、如果我能带他们一起旅行、如果我能早点谈朋友早点结婚、我和父亲的遗憾会不会都会少一点?但是人生没有如果,爸爸的离开,伴随这父爱的消失让我明白了世事无常,别等来日方长。

不管是老师还是女儿,这些都是我人生中最为可贵的存在,再读《此生未完成》,读到了生命里的那些成长与收获、失去与所得、价值与责任。

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

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

如此,才是对人生最大的不辜负。

标签: 于娟《此生未完成》  读书有感  
声明:文章内容由作者原创或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评论(0) 最后修改于
发布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