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的晚餐

这个夜晚,街上人烟稀少,店铺紧闭,路灯显得尤为昏暗,偶尔出现的行人也加快了脚步。第一次,除夕欢腾的余温在一周内消散殆尽,城市上空笼罩着一层不安。在一间普通的住宅内,餐桌上摆放着四碗红薯菜叶稀粥,陈列着几碟可口的小菜,记得刚端上桌时还冒着一丝丝的热气。按照惯例,每天晚上六点半,是这一家四口雷打不动共进晚餐的时间。墙壁上的时钟正“滴答滴答”百无聊赖地走着,仿佛在叹息:“哎,平常这一家尤其喜欢在餐桌上聊家事、国事、天下事了,今晚可听不成餐桌上的新闻发布会了。”已经凉到骨子里的饭菜似乎也在纳闷:“这一家人到底在干什么?怎么还不来吃饭?”

书房里,女主人端坐在电脑桌前,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握住鼠标,眼睛不时盯着前面的电脑屏幕,上面显示着一份名单。这是一个班级的报名册,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班级每个孩子的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只见她一会儿操作鼠标点击,一会儿拿着手机通话:

    “喂,您好!我是唐老师。您全家都好吗?”

    “好好好,谢谢您的关心!”

“今天接到学校的紧急通知,因为疫情的影响,可能会推迟开学,具体时间还不能确定,上级通知我们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您们现在在哪?”

“我们现在在……”

“能尽量在2月3日,也就是明天回到常住地自行隔离,等待开学通知吗?”

“能,我们马上收拾准备回。”

“好的,谢谢您的支持和配合!路上注意安全!”

当她挂断名单上最后一个孩子家长的电话,这才如释重负。从早上大约10点接到学校发出的通知到现在,除了匆匆吃过一顿午饭,她的一天就是这样重复着:查号码,打电话。她站起身来,伸了伸因整天只保持一个姿势而变得有些僵硬的腰背,转了转头,心里暗自庆幸:还好,51个家庭都平安无事,51个孩子都能在明天回到常住地自行隔离。这样就算再等上一周、两周……开学,全班孩子都能到齐。她仿佛看到51个小脑袋挤在讲台下叽叽喳喳的样子,脸上不由得露出幸福的微笑。不过,明天还要记得给往常住地回赶的13个家庭逐一打电话,确定他们是否安全到达。她又埋头伏案,把这13个家庭的信息记录下来,只听见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

客厅里,男主人也在忙着。身为医院工会干部,抗“疫”战斗一打响,他就立即回到自己的岗位上陪伴一线医护人员一起战斗。医院虽不大,但却承担着设置留观站的艰巨任务。这些留观人员中有自重疫区返乡的,有与新冠病人密切接触者。随着院内接收的留观人员越来越多,家人也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他的安全。也难怪每天早上七点半出门,家人再三叮嘱工作期间戴好口罩;晚上六点半疲惫地回到家,还被要求严格消毒、洗热水澡。家里什么事都帮不上忙,前段时间还好,眼瞅着妻子快开学,上有老下有小,怎么办?现在他最忧心的还不是这个。因为口罩紧缺,一线医护人员不能戴上防护性能好的N95口罩,二线医护人员还戴着防护性能弱的平板口罩,他忧心不已:医护人员可是第一道屏障啊!口罩哪里能买到?

这不,刚从微信群里看到侄女发的口罩购买信息,他如获至宝,马上打电话联系。

“喂,您好!请问有口罩卖吗?”

“哦,只能批量销售,一万支起发货。好,我先联系看能不能拼一拼……”

估计,他今晚做梦都会梦见搬回一箱箱口罩,再一个个发到每位医护人员的手里吧!

在居家隔离的这些日子里,总有这么一群人,总是忍不住想要出去。这家奶奶呀,就是这样,总是不以为然,仍然每天出门逛街溜达,每天下午四点出门,非逛到六点钟回来不可。一家人都很着急,劝阻她,可她总是漫不经心地说:“没事,哪有那么倒霉?”这不,孙女正好利用还没吃晚饭的空档时间来到奶奶的卧室里,开始做起了思想工作。

 “奶奶,您还不知道吧,昨天又新增死亡病例45例,又有2590个人确诊了。”

奶奶以前不知道,今天突然听说了这个数据,惊了一下,试探着问:“嗯……那绵阳,绵阳有吗?应该没有吧。”

“有,有!都14人了。我们紧挨着的解放街一个小区就有个确诊病人。”

“真吓人,奶奶您还是不要出去了吧!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比SARS还要强,不要说接触,就是别人离你很远打个喷嚏都可能会传染上。现在外面形势多么严峻呀,好多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了,我们都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开学呢!现在国家号召我们不出门阻断病毒,我们可不能出去添乱啊!”

“啊?这么恐怖,那从明天起我就不出去。”

孙女喜不自禁:“oh yeah!太好了,劝说成功!”

“当当当……”时钟敲响了九下,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各自忙完了手上的事,一家四口终于围坐在餐桌前埋头吃晚饭。也许是太饥饿了,也许是太疲倦了,餐桌上没有了“新闻发布会”,没有了往日的喧闹,显得如此静悄悄。他们只是这个城市中普普通通的一家人,却也成为了疫情期间千千万万家庭的缩影。是啊,在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病毒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每一个人何尝不应该在自己的角色中肩负起使命?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一位身披铠甲的战士呢?这里的夜晚静悄悄,屋内的人若有所思,屋外的夜色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