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体能否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每个人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素养,从小开始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十分必要且必须的。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家庭成员单一,以及教育方法不当等原因,直接导致了幼儿交往缺失现象突出:自我中心、攻击性强,遇到矛盾或争执等问题时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并解决问题,在共同活动时不懂得与他人分享与合作。针对这些情况,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培养孩子们的交往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交往,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交往,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交往。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采取适宜的策略,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与机会,悉心指导使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的体验。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地学会待人处事,逐步提高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  

 

关键词:

 交往能力 游戏 阅读 生活

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体能否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每个人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素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由此可见,良好的交往能力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从小开始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十分必要且必须的。

然而,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家庭成员单一,以及教育方法不当等原因,直接导致了幼儿交往缺失现象突出。开学班幼儿入园后,我们发现,孩子们的同伴交往质量与交往能力都存在很大问题。 

 

案例一:谁的枪

 

午饭后的休息时间,小朋友们都在草坪上玩玩具。张垟宇因为吃饭不认真,最后一个吃完饭来到草坪上。他走到玩具筐前,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选不到了,就有点不高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走过去,问:“张垟宇,怎么不选玩具玩呢?” 张垟宇撅着嘴巴回答我:“我不想玩。”说完,他就走开了。

张垟宇在草坪上这里走走,那里看看。没过一会儿,他走到了黄俊涵面前,他看见黄俊涵正在用玩具做一把枪,突然就伸出一只手一把将枪抢到手上。黄俊涵大声哭了起来:“他抢我的枪。”我走过去故意问:“这把枪是谁做的呀?” 张垟宇不吭声,黄俊涵则委屈的说:“是我做的,他要抢。”我试着劝阻张垟宇,并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要和别人商量,或者等一等别人玩好了再给你。没想到张垟宇还是没有放手的意思,还是抓的牢牢地,而且还满脸的愤怒和不满。

小班幼儿大部分刚从家庭走入幼儿园,要突然面对众多老师和伙伴,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不会与同伴如何交往。他们大部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周围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一时不能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所以导致了他和小朋友之间也不肯谦让,甚至会去抢别人的玩具,脾气倔的时候老师的劝阻都不愿意听,而且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

 

案例二:爱说“我喜欢”的孩子

 

陈思翰是我们班上一名活泼聪明的小男孩,每天都有无数的问题问老师,不过,他最喜欢说的就是“我喜欢”。

晨间活动的时间,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到幼儿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区角玩玩具。陈思翰最喜欢“构建区”的各种积插,他一进教室就来到这里玩了起来。不一会儿,陈思翰就用积插做了一架大大的车。于是,他开心的拿着车在桌上开了起来,不过很快就变成了“横冲直撞”,“构建区”顿时“人仰马翻”。小朋友纷纷跑来“控诉” 陈思翰的“罪行”:“ 任老师,陈思翰把我的楼房撞坏了。”“任老师,陈思翰把我的汽车撞到地上了。”。。。。。。

我赶紧来到“构建区”,看到桌上地上一片狼藉。转身却看到陈思翰对着我笑,一脸的无所谓。我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不能这样做,他却对我说:“我喜欢!”我把“构建区”的小朋友都叫过来,故意大声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陈思翰这样做吗?”小朋友们都说“不喜欢!”陈思翰的笑容慢慢消失了,低下了头。

 

   小班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在与同伴交往的时候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玩的开心,不管别的小朋友的感受。需要教师和家长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让孩子明确知道如果自己的行为是别的小朋友不喜欢的行为,就会给别的小朋友带来麻烦和不愉快。这样的行为就算是自己喜欢的也应该停止,不能只顾自己“我喜欢”,不顾别的小朋友“不喜欢”。只要这样坚持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就可以逐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

通过日常观察我发现,班上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交往时经常出现以下问题:自我中心、攻击性强,遇到矛盾或争执等问题时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并解决问题,在共同活动时不懂得与他人分享与合作。针对这些情况,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教孩子们学习交往,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一、 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交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 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小班的孩子首先是在活动中与人进行交往的而游戏就是这样一种适宜小班幼儿交往的活动,而且游戏也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我们组织丰富的游戏活动,提供自由游戏的时间,为孩子们创造共同游戏交往的机会。游戏中教师关注幼儿在各种情境中的同伴交往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孩子从刚开始的一个人玩到后来的同伴合作着玩。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共同商量、互相配合、友好交往,他们学习合作、互助、轮流、分享,增强了同伴间的友好关系,提高了交往能力。如在《大猫小猫》的音乐游戏中,我先让幼儿自由组合自己找同伴,然后自由分配角色与同伴商量游戏中谁做大猫,谁做小猫,孩子们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游戏,孩子们游戏的兴趣更浓,游戏得更带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合作交往的意识也强了。

在活动室里我们设立娃娃家、宝宝医院、小厨房、构建角、宝贝车站等区角,组织孩子们开展角色游戏。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 “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活动,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案例:我们都想当妈妈

今天的角色游戏已经开始一会儿,路过娃娃家时,发现袁黎君和韦彤文还在那里协商角色。韦彤文看见我,立刻跑过来,拉着我说:“任老师,我先抱着娃娃的,我想当妈妈。”这时袁黎君也赶紧跑过来说:“不是的,是我先抱着娃娃的,我想当妈妈。 韦彤文又说:“是我先抱着娃娃的。” 袁黎君毫不示弱的说:“不是,不是,是我先抱着娃娃的。”“是我!”“是我!”两个小姑娘谁都不肯让步,吵得不可开交。

我轻轻拉起她俩的小手说:“一个家里只有一个妈妈,你们两个人都要当怎么办呢?”袁黎君说:“不能抢。韦彤文:“要你让我,我让你。” 袁黎君说:“可是我们都想当妈妈怎么办?”我用手点了点她俩的头说:“动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个办法让你们俩今天都可以玩。”“我们轮流当!”韦彤文大声说。“好啊,你先当妈妈,我当阿姨。” 袁黎君大方的说。韦彤文又说:“那等一会儿我来当阿姨,你当妈妈。”我对她俩竖起了大拇指,两个小姑娘开心的走进了娃娃家。

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再现了幼儿在交往中遇到的问题。此时,教师如果适时的介入引导并能将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更好的激发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欲望,并能在游戏情境中很好的处理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大程度上帮助幼儿丰富同伴交往中所需要的经验。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认识到他人可能会与自己不同的态度与看法,而逐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体验到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提高了游戏的协作性。

 

二、 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交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引导幼儿懂得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喜欢故事、儿歌的年龄特点,我们组织孩子们开展阅读活动。在教室精心设立了充满温馨、优雅、适合阅读的“宝宝书屋”,选择适合小班孩子的图书,专门以开放的形式、空间,时时吸引着幼儿阅读。我们坚持每天开展各种形式生动有趣的阅读活动:集体教学、区角阅读、餐前、睡前阅读等。在《你好》中,孩子们学习掌握常见的礼貌用语:“你好”;在《好朋友》中学会商量的语言:“我也一起玩,好吗?”;在《弗洛格是个英雄》中孩子们学会助人和自助;在《小熊关爱朋友》中孩子们学会关爱别人。。。。。。。通过阅读活动孩子们可以习得一些交往语言,从故事、儿歌中受到启发,潜移默化的学会正确与人交往等做人的准则,从而丰富了交往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了交往的能力。

 

案例:谁是“小白”和“小黄”

杨雨萱和杨雨珊是我们班上一对活泼可爱的双胞胎小姐妹,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看图画书”。

  下午的区角活动已经开始一会儿了,路过“小书吧”时,发现杨雨萱和杨雨珊在那里一起拿着一本书不放手。杨雨萱看见我,大声对我说“任老师是我先拿到这本书的!”这时杨雨珊也转过头来大声对我说:“不是不是,是我先拿到的嘛。”杨雨萱说:“就是我先拿到的。”“就是我先拿到的。”杨雨珊毫不示弱的说。就在她俩吵得不可开交时,周围几个小朋友对着她俩大声喊起来:“小白小黄!小白小黄!(故事《两只小羊》里的角色”我打断她们的话故意问:“谁是小白小黄呀?”“不是不是,我们不是小白小黄。”两姐妹异口同声的边说边摆手。我接着问:“你们不是小白小黄呀,那你们俩都想看这本书应该怎么办呢?”杨雨萱马上将书递给杨雨珊说:“你先看,我再看。”杨雨珊拉着杨雨萱说:“我们两人一起看,好不好?”杨雨萱高兴地叫了起来“好呀!好呀!我们一起看。”

故事《两只小羊》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之一,孩子们通过这个故事懂得了心中要有他人的道理,学会了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当两姐妹互不相让发生争执时,周围的小伙伴们用故事中的两个角色“小黄”、“小白”提醒了她俩,让她们明白了怎样才是正确的作法。

 

三、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交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随时都能发现教育契机。可以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积极的交往体验,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地学会待人处事,从而提高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当幼儿不小心碰了别人时,我会引导幼儿“对不起”; 在幼儿得到别人帮助时,我会引导幼儿说:谢谢”;在穿脱衣服时我鼓励孩子互相帮忙拉袖子、裤子;鼓励个子高力气大的孩子帮个子矮力气小的幼儿从书包柜拿放书包……孩子从生活中得到了对同伴交往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获得的积极体验记忆是最深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最适合幼儿学习交往的形式之一,也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

 

案例:我也会

赵芯锐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孩子,因为家长总以为孩子小,在家没有让孩子自己穿脱,在幼儿园穿脱衣裤的时候十分费劲。因此,常常不是这个老师去帮她,就是那个老师去帮她。
  一天,因为幼儿园工作安排,我们班午睡脱衣环节只有一名教师在班上。因为人手骤然减少,我给赵芯锐脱掉鞋子后,就嘱咐她自己脱裤子。我心里想着,一会儿再来帮他。就在我忙着给其他孩子脱衣时,胡紫涵走到了我跟前,小声却很自豪的说:“任老师,我帮妹妹脱好了。”我睁大了眼睛,惊喜万分,连忙抱住她夸奖:“哎呀,宝贝你真棒!”旁边的韦彤文大声说:“任老师,我也会帮妹妹脱。”胡嘉峻也大声说:我也会。“更多的孩子喊了起来:“我也会,我也会。”

孩子最初萌发的乐于助人的意识和期望是很可贵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也不用老是担心孩子不好,不了。于是,我大声对孩子们说:“你们好棒呀,都想帮朋友呀,那就给需要帮助的好朋友脱衣裤吧。”孩子们听到后开心极了,马上行动了起来:蒋金桐拉住周子琪的衣袖用力拉;董浩杨帮彭徐浩把衣服的拉链拉了下来;梁嘉毅拉着张垟宇的裤脚,一边用力拉一边大声唱:“拔萝卜,拔萝卜,嗬哟嗬哟拔萝卜!”……

 

在幼儿生活活动中蕴藏着许多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及时发现、引导,就能使孩子体验到同伴间互相帮助、友好交往的乐趣,从中学会与同伴交往的正确方法,逐步提高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持之以恒,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采取适宜的策略,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与机会,悉心指导使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的体验。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地学会待人处事,逐步提高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