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家庭教育中学生的习惯培养

 

摘要:每个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家庭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通过立法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指明了方向。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良好习惯能让他终生受益,不良的习惯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我们更要重视孩子思想品质的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未来。

关键词:家庭教育;习惯培养;教育素养;终身发展

 

2021年10月23日,习近平主席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八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如果在一个家庭中,没有较高的教育素养,没有认真负责的家长,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启孩子的阅读人生

(一)用心交流专心听讲,仔细观察避免干扰

很多家长认为专心听讲的习惯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培养,其实在家里训练孩子专心听讲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首先,父母在平时就要训练让孩子认真倾听别人的对话,大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家长要用心地与孩子交流。要求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吩咐的事情不说第二遍。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去做。再则,孩子正在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要打扰他。比如,孩子在画画或折纸时,爷爷奶奶再怎么疼爱也千万不要叫孩子来吃东西做事情,避免过多的干扰。

(二)讲述见闻说出感受,充实生活开阔视野

1、父母要多和孩子用语言沟通。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经常找一些话题,启发孩子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鼓励孩子有条理地进行表达,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的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2、父母还应该经常带孩子到外面郊游、旅行,参加各种有益的户外活动。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各种事物,不断地充实孩子的生活,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发现新鲜的题材,有事可说,有话可表达。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有利于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使孩子爱上表达。

(三)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素材描绘童年

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经常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写作素材,因为找不到写作素材而迟迟动不了笔,写作速度慢。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通过读课文去观察生活世界,感受生活。看看作家是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一棵树、一朵花、一只小动物、一个小朋友,如何将身边发生的一件件小事都写在文章里,成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的。从中受到启发,也去细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感受世界别有一番精彩,把观察到的人、事、物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这样可以积累写话的素材,也把阅读和生活联系起来,把观察和表达联系起来。现在的孩子,每天都可能经历有趣的事情,或见到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或物,关键是需要家长的引导。

(四)坚持阅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唤醒思维

1、让阅读成为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有人说:阅读习惯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阅读始终是知识的源泉。爱读书的孩子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无疑使最有发展前途的。没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大人。

当孩子上一年级时,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起来没有差别,六年之后,他们会因为阅读而拉开距离。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智力状况和学习能力更好,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很平淡。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来说,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品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阅读可以唤醒他沉睡的思维,提高他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学习上越有困难的孩子越需要阅读。

前苏联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多读书,可以让人知书达理,多读书,可以增加课外知识,多读书,可以让人变得聪明,多读书可以让人心胸开阔。

最近我们国家也迎来了教育大改革。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甩下了一句“耸人听闻”的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全国教育改革有了最新动向和历时性变革,新的语文教材要求,对于阅读少、不读书、不思考、写字慢、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教改不是恶梦而是审判,你的孩子将与高分无缘。所以只有从小培养,读书才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久而久之,书会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阅读会成为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2、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

低段的孩子需要图文并茂的书。对开发孩子右脑有好处,可以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表象,对孩子今后创造力的发展有好处,更能提

高孩子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选择薄一点、浅显一点的书,最好是拼音版本。这样孩子很容易读懂故事内容,并且很快就能读完一本,内心容易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对于中高段的孩子,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选择书。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喜好不同、年龄不同都是选择书籍的标准。

3、让亲子共读给家庭带来温情

我们的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模本,父母的行为会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习惯和性格。当阅读在我们的家庭中变得像看电视一样自然的时候,孩子就会很自觉地拿起书籍,享受这种文字带给他们的快乐。同时你坚持以孩子阅读伙伴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读书,不但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阅读的重视,也能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感受阅读带来的家庭温情。

二、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教会孩子管理时间

让孩子管理好时间,就是提高做事效率。从早上起床开始,洗漱、吃早饭,中午吃饭、午休,晚上吃饭、做作业、读书、洗漱。如果这些时间用得合适不拖沓,那么玩耍的时间就能适当增加,反之就没有玩耍休息的时间了。家长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制定时间安排表,买个计时器,定起床闹钟,完成好就给与奖励,完成不好就要惩罚。如果坚持做下去,一定可以提高学习和生活中的效率,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

(二)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自己的事一定让他自己来做,家长不要包办。有很多孩子动作太慢——拿书慢、翻书慢、拿笔慢、收拾东西慢,甚至走路慢、说话也慢。有人说:一个动作缓慢、做事拖沓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责任心特别强的、事无巨细帮他收拾的家长。从慢到快肯定需要一个过程,家长不要太着急,要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大人会说这都是小事我可以帮他做,生活上的能力他可以一点一点学,但是这种对大人的依赖性已经带到了学习中,导致不良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懒惰、听讲效率低,作业完成慢,学习不主动。家长的一切代劳、过多控制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和内在驱动力,所以他们不会对自己负责,所以才这么慢才这么懒。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学家讲: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如果

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如果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如果家里的环境脏乱,孩子的学习用品和个人卫生就会一团糟。如果父母爱看书,孩子也会用读课外书来消磨课余时光。

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有安静的房间,有合适的灯光,有舒适的座椅,有和谐的气氛,有好学的父母,经常有平等的交流,有温暖的话语,有快乐的旅行,有喜爱的书籍,有好听的音乐等等。

(四)尊重自己的孩子

平等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曾经遇到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跟在妈妈后面排队端早饭,正当这个孩子说想要吃什么时,他的妈妈绷着脸用严厉地语气告诉孩子:“你不要提任何要求!”孩子怏怏地找了个位置坐下。妈妈转过头看见儿子坐的地方又不满意了,大声质问他:“你怎么坐在那呢?”这时的孩子坐立不安。他忽然看见墙角有豆浆,就小声地问妈妈:“妈妈,你要喝豆浆吗?”这句关心的问话却被妈妈冷冷的“不喝”两个字给无情地回绝了。到底要把孩子教成什么样子才是最成功的呢?是只会考试只会工作对父母不管不问的,还是一个热乎乎的懂得嘘寒问暖的孝子呢?也许每个家长的答案不一样。总之,对于孩子我们要像朋友一样平等对待,你给予了爱,他也会用爱来回报你。

(五)不唠叨,做聪明的家长

在我与家长们的沟通中,会发现一些现象:强势的家长,孩子逆来顺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产生的独立意识与家长的强势发生了冲突,让家庭的氛围时常很紧张。弱势的家长,孩子已经在家不听话,任凭你苦口婆心地说一大堆道理,他也听不进去。唠叨是大人的不由自主,唠叨会培养出嘴碎的孩子,是在干扰孩子,影响他的专注力,是变了味的关心和爱意。所以好的父母应该懂得,在合适的时候,说真正有意义的话,而在自己忍不住唠叨时,及时警醒、闭嘴。

(六)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告诉他们干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我们也不能找差距挑毛病,期望值过高,要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看到希望。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免不了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坏,孩子由于不肯学习,导致成绩差,我们是该适当的批评。但是有的孩子学习已经很用力了,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我们更应该给他信心,而不是一味地给他泼冷水,这样反而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情绪。

(七)让孩子学会感恩,尊敬他人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羊有跪乳之恩,燕雀有反哺之报,我们的孩子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有不少孩子在家稍有不顺心,就对着大人发脾气,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加。我们要在思想上引导孩子,平时教育孩子爱劳动、讲文明,尊敬长辈,待人有礼,为社会培养出与人为善、知恩感恩的性格健全、阳光快乐的人。

四、学习教育智慧,提高教育素养

(一)真诚理解老师,认真配合老师

家长们要多一些理解,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毕竟老师面对的是五十多个孩子、五十多个家庭、一两百个家长的大集体,不是什么事情都是能轻易做到的。你要相信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所有的孩子。也许你有很多关于教育的想法,也许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跟老师交流沟通。

很多家长平时经常会通过短信、电话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情况,这样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纠正,孩子有进步了也能够及时评价,再接再厉。对于一学期都不会跟老师联系的家长,你怎么能及时了解孩子的问题、解决孩子的问题呢?其实你向老师询问孩子的表现情况时,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关注,更是对孩子的关爱。

(二)关注孩子心理发展

孩子10岁左右是情感和情绪的波动时期,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感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可以使得孩子的情感调控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现在的孩子心智不够成熟,情绪的控制能力有限,会有不安的焦虑情绪,需要家长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当孩子进入青春期,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注、关心、关爱,无论是身心健康还是习惯培养都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三)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考试分数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一定是长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日积月累造成的。长期读书的孩子,知识渊博、能说会写;长期认真写字的孩子,书写总是工整漂亮;长期勤于动脑的孩子,思维敏捷,聪明好问;长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孩子,考试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当我们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火冒三丈时,想想他长期坚持做了什么?面对考试成绩时,家长不要总想得到和别人家孩子一样的成绩,而是自己孩子的进步。进步是今天和昨天相比的进步,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这样一点点的进步中找回学习的自信,找到学习的兴趣。

(四)试着改变方式

     什么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很多家长在考试后可能会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写?你为什么不动脑筋?你为什么要漏题?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强势型的。可以换一种:这道题应该怎么改呢?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不错嘛,相信你下次不会错的……

如果你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那就得试着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了。想让孩子喜欢阅读,你每晚要陪伴他读书至少1小时;想让孩子专注力强,你不能在他学习时打搅他;想让孩子爱动脑筋,你要陪他多做动脑的游戏,跟他讨论感兴趣的问题;想让孩子喜欢运动,你要陪他踢球、游泳;想要他学习成绩优异,每天晚上完成作业时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生活方式意味着手机没时间玩,电视没时间看,麻将没时间打,应酬也没时间参加,你得有超强的耐心和爱心,等待着的一定是美好的结果。

(五)不走极端

一个极端:说给一些佛系的、对孩子没有信心的家长听。从目前的教育形势看,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又不可少,考试的分数越来越重要,已经开始敲打鞭策着老师和家长们,成了我们现在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的严峻的问题。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讲述了几个正处于小升初阶段的中国家庭的故事。这是一部让人倍感焦虑的现实主义剧,惨烈的小升初考试,对孩子的鸡娃教育让我这个家长实在不敢看下去。网友总结:你拼,别人比你更拼;小升初报五个奥数班是标配;优质生源被民办初中垄断;培训机构有套路;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可能不如父母……佛系带娃在现实中显得苍白无力。

另一个极端:说给一些喜欢焦虑,崇尚棍棒教育的家长。习主席在谈到教育时这样说:“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不行。”我们不能把焦虑当成压力,当成打骂孩子的借口,让一个孩子独自承受,甚至四年级就已经开始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干脆就放弃了,最终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家长不要走极端,我们应该将焦虑当成动力当成目标,陪伴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作为家长,教育子女本身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一个成人的基本义务和责任,如果放弃了这个责任,“就是不爱自己的子女,就不应当有子女”。家庭教育对于每个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而习惯培养则是家庭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每一个家长都不能放弃这个重要的教育责任。希望家庭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铺平道路,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长的陪伴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奠定人生的第一块基石。

 

参考文献:

[1]《哈佛家教》编著:君子,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卡尔·威特的教育》作者:英国卡尔·威特,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3]《小学生家长及教师心理健康指导手册》主编:雷雳,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4]《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5]《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作者:韩兴娥,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