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高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

——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六年级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随着人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不断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法也发生了改变,教材的编法也趋向于要把课堂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课堂。小学高段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也使得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高段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教师教学思维的不断转变,课堂和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今天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背景下,体验式教学应运而生。它不仅对其他学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小学高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的意义更为特别。

 

一、恪守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性突出体现了体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中重要性。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条件是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进而探究和解决问题。课程的理念中也提到了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而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体验式教学在行中悟知,在知中践行,有助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快速、深刻地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它在小学道德与法制高端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六年级学生,不但在身体和心理上有了更大的变化,而且在社会性发展、道德发展方面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变强,对自己、他人、社会有了基本的,但不够全面、不深刻地认识。他们渴望证明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关注,但同时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使得他们敏感又迷茫。体验式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发现现象,可以引起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要探究结果的欲望,契合本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成长中的困惑,进一步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优秀的道德风貌,遵循了学生此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了学生。

三、符合课本编排的内容特点和编排方式。

  道德与法治整合了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庆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内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且要求现代小学生所具备。但其中道德品质等内容的概念十分抽象、晦涩,不利于学生理解。如自尊、自爱、诚信友善等。亟需儿童回到生活,通过体验式教学,从生活和学习中将自己已有的模糊、不明晰、片段化的经验和体验进行自觉地、有意识地归纳整理和体悟,从而体会到道德品质的真正含义,学习到其中的真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设置了尊重、宽容、反思三个话题,构成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学习单元。以《学会反思》为例。反思, 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如果只从字面意思理解反思,小学生难免牵强附会,不会明白什么才是反思,具体有哪些表现,应该如何反思。在体验式教学中老师设置了一个丢手绢的游戏,选5个同学围城一个圈,其中一个同学围着圈转,其余同学一起唱歌,歌声停止时围着圈转的同学把手绢丢在四人其中一人的背后,在对方站起来抓人时找到空位坐下,即为胜利。游戏结束后老师分别对输赢的双方进行了采访,诉说失败的原因和分享胜利的秘诀。在分享完后老师总结,刚才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而思考、总结的过程就是反思。而思考自己过去的事情,并从中得到经验或教训时,就是在反思自己。此时,反思的的含义很清楚、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了,可以很容易且深刻地被学生理解。班里所有地孩子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游戏。参与即体验,对班里的每个孩子来说,体验式教学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体验式教学非常符合课本编排的内容。

高年级的教材主要由课题、二级标题、正文、栏目、主持人、范例等要素构成。教材是围绕着学习活动来设计的,单元是学习活动所指向的“问题域”,课题是学习活动的名称,正文是学习活动的引入、过渡、转换,栏目是学习活动的设计。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活动园。活动园一般以同学们的思考、个别学生的成长困惑为主要内容,形式上既有班级内的现场活动,又有课外在家里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再现了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的真实场景,使学生更容易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成长经历。每一个学习活动的主题都是以范例或活动园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唤醒、利用、加工、丰富和提升,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思考明白学习活动的主题含义。通过正文进行有效地总结,点明观点。利用相关链接和阅读角等内容对主题进行知识的补充和含义进一步的解释。教材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常见的学习和生活的场景和个人困惑调动学生联系自身的经验,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主题的兴趣,再以不同学生的不同想法和不同做法启示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法。整个学习过程重在唤醒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从而在一步步精心地引导下获取结论。可见,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核心素养最核心的是要培养学生开展自主性的合作学习。体验式教学,以学生的个别体验为主,分享、交流、汇集其他不同类型的经验,实现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六年级下次第一单元第一课为例。第一课共有三个主题,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第一个主题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中,首先以出示范例,学校里四个孩子围坐在一起分别介绍自己尊重的人及其原因,提示了学生尊重的人可以是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引起学生的共鸣,联系到自己尊重的人和原因。其中一个孩子的疑问“我尊重的人可以是我自己吗?”暗示了尊重的人还可以是自己,引发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可以被尊重。活动园中为我们列举了在街口开了十几年杂货店的周阿姨,她也是值得尊重的。主持人的话“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类似周阿姨这样的人。你觉得他们值得尊重吗?为什么?”让学生对周阿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周阿姨作为一个普通人,兢兢业业做着自己的工作,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地贡献,这样的人也是值得尊重的。而生活中向周阿姨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学生会自然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中,清洁工、公交车师傅等等,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取得显著成绩,他也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从课本的编排情况可以看出活动园、范例等内容都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大部分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过,认识到的。而不断以这样的常见事例或经验引起学生对自己亲身体验的回忆,让学生产生共鸣,进而不断思考、探索,正是体验式教学的其中一种表现。

结语

 随着社会对公民道德水平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教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法也进行了不断地探索。而体验式教学对于小学高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恪守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遵循了高年级学生的成长特点,符合教材的编写内容和编排方式,适用于小学高段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9:1-2.

[2]课程教材研究所.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5-18.

[3]百度百科.汉语词语[EB/OL].2020-02-06/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