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训斥后不说话的孩子

 

凯叔曾说:“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

 

小陶虹曾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经历:

有一次出门前,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冲上去劈头盖脸冲女儿吼“你怎么回事啊?”被她这么一吼,女儿一哆嗦,当即就愣住了,满眼恐惧的望着她,不说话,甚至连哭都忘了。

小陶虹看到女儿的这个表情后,立马意识到自己错了。

当女儿再次把牛奶摔在地上的时候,她没有批评,而是走过去抱住了手足无措的孩子。这时,沉默中的女儿有了安全感,‘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陈乔恩小时候经常被妈妈打骂。在某次真人秀节目中,曾用‘自闭’来形容小时候的自己。

她从小就没有安全感,谈到妈妈她坦言:“小时候生活在恐惧中,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讲话,怕她会打我。”

她曾经把妈妈的声音形容成“魔鬼的声音”,在接受那段采访的时候,她整个人都处于应激状态,显得高度紧张。

提到妈妈打她这段,她还警觉得回头看了看,好像背后就站着她的妈妈一样,满眼的恐惧和害怕让人心疼。

她说,20岁之前没敢拉过妈妈的手,如今虽然长大了,但与妈妈之间的隔阂依旧无法逾越。

 

话至于此,我不禁也想到了我的妈妈,记忆中有些事永远也无法抹掉。

 

一年级刚开始学汉字,还是在田字格本子上写,我深深地记得做家庭作业时的惨烈

妈妈搬小板凳坐我旁边守着我写字,第一次,字写大了,田字格装不下,妈妈扬起条子就打了我,还大声吼我让我把字写小

委屈,想不通她干嘛要那么凶,只是边哭边看看她,没有讨价还价。

然后,我故意把字写很小,想气一下她,没想到妈妈又是赏我一通打,还把小板凳打倒,让我跪在板凳腿上写

后来有没有挨第三次打已经记不清,但这次“写字事件”让我明白了故作反抗其实并没什么用,反而有可能招来更大的暴风雨。

我在心里祈祷着妈妈以后都别再守我写作业了。

 

妈妈最常训我的就是:你看那谁谁谁,成绩比你好,比你勤快......

每当这时,我唯一的姿态就是低埋着头,闭眼想象自己努力奔跑着逃离妈妈的场景。

和陈乔恩一样,我也基本没牵过妈妈的手。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

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柔,润物于无声!

 

训斥孩子,对于成人来说,可能只是两三分钟的事,可对于孩子来说,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训斥会在他心里留下什么样的烙印。

的确,‘训’是可以让孩子暂时安静下来,或者变得乖巧听话,能解决掉眼前的一些小问题。但是,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孩子被训后不说话,其实是心理遭受创伤后的一种表现。

有些孩子出于恐惧,安全感受到了伤害,不再信任父母,在情感上强行和父母中断连接拉开距离

有些孩子已经习以为常,干脆破罐子破摔,虽然满心不服,却懒得反驳。故意用这种不配合反抗,潜台词就是惹不起,我躲得起’;

最严重的就是孩子感觉自尊心受到了碾压,出现情感障碍,不再自信,甚至有自卑和自闭倾向,害怕自己说什么都是错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训’本身就是一种不好好沟通的表现会对人造成精神伤害。长期生活在‘训式’教育下的孩子,经常被吓,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虽然想张口说话,表达心声和需要,但又担心没有人听。

久而久之,只能以不说话来回避伤害。性格上容易变得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懦弱,没主见;性格孤僻,不善交际和处理人际关系。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普遍没有安全感,对情感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人际交往关系中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

 

爱之深,责之切,做父母的谁也避免不了训斥孩子,可情绪是有能量的。训斥孩子,传递给孩子的是负能量,孩子受负能量投射,感到恐惧,用不说话来抗拒这种能量。

更普遍的是,很多孩子没有消化负能量的能力,长期不说话,只会让负能量积郁在心里。

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童年时也曾是那个的小孩,在父母的责备和否定下,缺失了关键的心理营养。长大后不自信,不接纳自己,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终其一生都战战兢兢。

 

老师是每个孩子投生在这个世界的第二任父母,每个老师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完美学生,我们试图照着这个标准,来教育他们,让他按照自己心中的那个样子学习成长。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我们生产的产品,更不可能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因为有不完美才完美,惟愿我们能腾出一份宽容之心去接纳自己和这些不完美的孩子们,有的孩子开花早,有的孩子开花晚,有的孩子终其一生也不会开花,因为他可能是参天大树。

 

且教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