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

――“恶作剧”孩子的帮扶

绵阳市金家林学校 陶红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关爱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在工作中我们用师爱从内心深处欣赏学生,用慧眼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孩子从小树立“向上向善”的正确价值观。

去年九月,我担任一年级的教学工作,并当一个班的班主任。班里的孩子来自数个不同的学前班:有的对小学校园充满好奇和新鲜,满满的期待小学学习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有的则不以为然,自以为是,一副顽劣不驯的样子。比如班里的赵xx,瘦小的个头,一双滴溜溜转的眼睛喜欢四处张望,反应敏,喜欢管闲事,却是一个以恶作剧取乐的调皮蛋。

开学第二周一天大课间休息时,几个孩子慌慌张张地找我告状:老师,我们的铅笔、橡皮擦还有作业本按你的要求放到桌子上,上趟厕所回来就不见了。我听完,脑子里马上产生一个印象:最近对孩子们在学习用品的摆放和整理习惯培养方面抓得比较严,难道有孩子没带这些学习用具而顺手牵羊了?我兴冲冲地和孩子们快速回到教室,发动孩子们分别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寻找,不出所料,眼尖的孩子很快在卫生角处的垃圾桶里找到移了位的全部用品。我心里一下子明白:应该是有搞“恶作剧”的捣蛋鬼,而不是没带这些学习用品。

上写字课时,我调整了安排,把当天发生的事以《伤心的文具》为题,改编成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辨析这些文具为什么会伤心甚至哭泣。通过讨论,孩子们大多都明白:文具是为我们写字学习服务的,应该把它们放在课桌上,但是有同学很不礼貌地将它们扔到垃圾桶里,会弄脏它们的,所以会伤心哭泣。我顺势引导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东西被别人如此不尊重地乱扔,你会产生什么想法。这期间,我很注意地扫视全班孩子,观察每个人的神色,大家个个正襟危坐,一副不是我干的的表情,加上对每个孩子的脾性没有太多了解,也就不敢轻易下定论。但还是非常严肃地讲述了如此行为不能再发生,否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时隔不到两月,学习委员王××在写字课上反映:她今天带的24色彩泥连盒都不见了。我立马让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一起调查分析事情发生的时间和涉及相关的人,大家都说没有借用她的彩泥,于是我让所有孩子翻找自己的书包,心想会不会装错了。果然,胥×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怎么在我的书包里?我可没有拿王××的彩泥!根据近两个月的观察了解,我断定胥同学不会乱拿别人东西,孩子们也异口同声地说:×不会干这样的坏事,肯定是有同学搞恶作剧……”“就是,今天必须把这个调皮蛋给找出来!教室里一片沸腾,我静静地观察学习委员周围的几个学生,胥×坐学习委员右边前一个位置,丢失东西的时间很短,说明这个调皮蛋藏东西的动作很快,那么初步断定这个调皮蛋就坐在学习委员旁边不远的位置,再仔细观察,有个孩子的表情有些异样。我突然一个转身(事后自己都很诧异,这一转身价值好大)背向孩子们大声说:“你们可以静下来听我讲吗?”教室里顿时沉静。我迅速转过身说:“我觉得干这事的同学就坐在王××的附近,老师特别希望这个同学能主动承认错误,我们一起帮他及时改正错误……”孩子们七嘴八舌,纷纷举手说:“不是我”“不是我。”再次观察,那个被我注视的孩子目光不与我对接,我基本确定目标:十之八九可能是赵××。为了不伤他自尊,我组织孩子们继续上写字课,等到下课,孩子们大多都出教室玩耍去了,又知道下节课是体育课,打电话与体育老师商量好后,我便对赵××说:“下节课你陪老师聊聊天,不去上体育课,可以吗?”他很乐意地应允了,可是小脸蛋上露出一丝不畅的表情,跟在我身后,双脚有意地在地上擦出较大的声音,感觉他很不自在。我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心中不免窃喜:他应该就是“恶作剧”的捣蛋鬼了。

来到办公室,我俩刚坐定,便单刀直入地问:“就是你把人家的彩泥藏到胥×的书包里的吧?”他瞪大眼睛很惊奇地看着我,我顺势继续说:“你刚才的举动已经告诉我,你为这事感到有一点点羞愧了,更觉得老师好厉害,怎么就判断是我干的呢,是吗?……”他不好意思地点头应承。接着我便让他叙述当时的想法以及整件事情发生的过程。原来午休后,有几个同学围在王××的课桌旁,一起玩彩泥,大家玩得很高兴。他趁玩彩泥的同学出教室的时机,把彩泥迅速地藏到了胥同学的书包里,本意是想让胥同学背黑锅,接受老师一顿批评。还承认上次扔同学的文具到垃圾桶里也是他干的。并告诉我自从他上幼儿园起,就把别人的玩具、文具或者是零食藏过,也有时带回家里去,家人和老师从来没发现过,因为他能说会道,大家还经常夸奖他,也特别讨人喜欢。他就觉得见惯不怪了。

怎么办?职责和佛心告诉我:听之任之,我会不得安宁,引导教育恐自己拿捏不当伤了孩子。内心的安宁说服自己,不能急于求成,几年形成的习惯非朝夕之力能让它改变,只要有耐心坚持引领,孩子是可以学好的。于是我对他晓之以理,让他首先认识到他的错误行为给同学造成的伤害,以及班级同学会对他怀有不良看法,于人于己都是非常不利的。通过耐心的引导,他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并且向我保证以后一定不会再犯,还叮嘱我不要将这两次事情告诉他妈妈(因为家里的管教主要是妈妈,妈妈对他要求很严格,很多时候还要动手打他),我承诺替他保守秘密,也不会在班里公之于众。

教育是改变,也是帮助,更是启迪。我一人单枪匹马地帮助,也许效果欠佳,如果能赢得孩子家长的支持和协助,兴许会事半功倍。晚上我给他妈妈打电话,告她第二天上午10:00来学校找我,有事相商。第二天孩子的妈妈如约而至,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不得不“告密”,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他妈妈。起初妈妈很情绪化,甚至觉得我是不是委屈了她儿子,我告诉她:“你是儿子的亲妈,我知道你管教严格,他怕挨打,就会顺从你们大人的意愿而做事说话,你眼里看到的都是他可爱讨巧的一面。在学校里,我是孩子的班妈,我管理孩子们,尽量做到宽严适,孩子们对我不设防,好事坏事我都能知晓。我们都是‘妈’,谁不希望孩子听话懂事?但我们不能做掩耳盗铃的事,出了问题,我们要尽力帮扶他,怪罪和责难都于事无补。”孩子妈妈也很通情达理,当即加了我的微信和QQ号,我们商定:妈妈回家后暂不追问他所犯错误的事,我保守“秘密”。从那天起和孩子妈妈每天互通他在家和学校的表现情况,每妈妈至少要留半小时的时间陪伴孩子,交谈在校的见闻,故意引导他理解“恶作剧”后给他人造成的无辜和伤害,让他从内心去体会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无聊。我每天放晚学之前跟他交流在校的收获情况,并约定:表现好达到老师要求,每天奖励他一颗五角星,累计21颗后,就让父母周末陪同(因为父母经商难得有时间陪伴)去游乐园玩耍。家校教育就这样愉快地达成一致!

只要功夫深,顽童也能点石成金。这样的坚持一直到这学期放暑假,孩子也没犯过类似的错误,班里没有一个孩子对他有另眼相看,大家成天高兴地学,快乐地玩,碰上困难,互帮互助,遇到问题,群策群力,同学间产生矛盾,以理服人,班级凝聚力基本形成,在如此班级氛围下,孩子也许会自我教育了,就不再犯“恶作剧”的错了。

回忆班主任在改变每个犯错孩子的经历,让我感悟到教育就是一个个斗智施谋的过程,静待花开,不功利,不放弃,用教育助人之、成人之心、容人之心,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教己育人,为孩子成长创设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