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学情,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以《这些是大家的》第一课时为例

                       绵阳市警钟街小学  文海琳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内容,也包括学生和老师的人生经验,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既有校园的教室、功能室等场地资源,又有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家庭资源。如何让这些课程资源在道德和法治课上发挥最佳效果,那就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利用好各类课程资源。我们可以自制教具,增强教学效果;深挖教材,用好绘本资源;从学生学习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调动学生学生积极性;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调整教学动态。

关键词:课程资源  努力开发  积极利用

课程资源是课程要素的来源,也是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括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和外部的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内容,也包括学生和老师的人生经验,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既有校园的教室、功能室等场地资源,又有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家庭资源。如何让这些课程资源在道德和法治课上发挥最佳效果,那就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利用好各类课程资源。

下面,我就以《这些是大家的》第一课时为例,谈谈这一节课上的课程资源的利用。

   《这些是大家的》是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儿童充分了解学校的公物,知道其种类多,作用大。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喜爱和感激之情。这一课时主要利用了这几个方面的课程资源:

    一、利用好自制教具,增强教学效果。

自制教具能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只要是有心的老师都会选择符合教学特点、符合课堂特征的,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使用的教具。

《这些是大家的》一课需要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公物,认识身边的公物小伙伴。二年级学生虽然时刻都在享受着公物提供的种种方便,但在试讲以后才发现很多孩子对于什么是公物还没有明确的、深刻的认识。对于个别学生来说,公物和私物的划分甚至是个难点。虽然教案中设计了很长的时间来认识公物,但仍然有同学对公物的理解不够清晰。因为对这些事物太过熟悉,他们对身边公物的种类多反而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所以这里的教学难点就是要让孩子们在认识了身边的公物之后能自然而然地发生感叹:“身边的公物可真多啊!”为此我在课前准备了很多印有公物名称的小卡片,卡片后面粘上磁铁。孩子们在认识公物的过程中或是由老师随机把对应的卡片贴在黑板的相应位置上,或是由孩子自己找出卡片并粘贴。孩子边说边贴,在这种视觉的冲击下就会不由地说:“身边的公物真是太多了,黑板上都快贴不下了。”

二、深挖教材,用好绘本资源

小学低段的儿童以眼睛、耳朵来感知世界,他们的思考方式常常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图画书、照片和文字组合的阅读材料更能吸引孩子的眼球,对儿童产生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影响。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图文兼备,以图为主,还设计了很多绘本内容。这样的教材让识字量有限的低年段学生阅读理解学习材料时更加浅显易懂。但教材里的绘本内容,更需要老师具备使用绘本资源的能力。需要老师试着去尝试更多的教学形式。这些绘本教材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选择听和读的方式,还可以通过表演和改编让学生增强对文本语言和图像信息的掌握。

《这些是大家的》这一课的教材中有一个关于课桌椅的绘本故事。这一绘本故事有多种处理方式。比如:用《课桌椅的对话》把孩子带进了情境,并提问:教室里的课桌椅为什么有的在哭,有的在笑呢?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再让孩子从故事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思考身边的公物还好吗。老师相机布置公物调查报告的作业,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准备。也可以让孩子在听了绘本故事之后进行表演,把自己代入绘本角色,通过情境体验关注平常不太注意的公物的状况,对自己和身边同学的行为进行反思。

三、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要突显其生活实践性,还需要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并且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对各项理论进行实践与检验,从而使其更深刻地体会到知识的生活实用性与实践应用性。而且学生生活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从中挖掘与课文知识相关的教学资源,用以丰富课堂资源,引导学生结合新学的知识,调用已有的知识,参与到实践之中。

在《这些是大家的》一课中,要让孩子认识到公物的种类多并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就要让孩子们到自己熟悉的情景中去寻找公物。于是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在的教室有哪些公物,再让大家回想、交流校园中的公物。接着老师通过“我指你说”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楼道上的公物,又用看视频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到平常容易忽视的一些公物。在认识公物的这一个环节中,老师帮助学生观察和回想了很多平常学习生活中的熟悉的情景,让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

四、利用多媒体资源,调动学习积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开发出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对其进行整合后,运用在课堂上,这样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使课堂的教学更加生动。特别是图文结合、微课等呈现方式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更加直观、生动。此外,教师也可以剪辑一些精彩的小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这些视频资料时,受到视觉冲击,可以促使学生延长其对知识点的有效记忆时间,并在观看与思考的过程中主动交流积极的观点,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和健康的思想理念。

《这些是大家的》一课主要采用了图片和音频这两种直观的呈现方式。教师拍摄了大量的校园环境的照片用于课件,这些让学生倍感亲切的学习场景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活跃。在“夸夸课桌椅”和“课桌椅的故事”这两个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均在课前进行了音频录制,音频的播放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孩子们对公物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们也乐于表达出对公物的赞扬。

     五、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调整教学动态。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课堂的动态生成中,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鲜活资源”,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发表的见解、提出的问题甚至是错误表达,都是鲜活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抓住课堂信息,并进行现场设计,把课堂临时生成的课程资源巧妙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这些是大家的》一课的课堂上就生成了很多新的课程资源。当教师请学生寻找教室里的公物时,一个学生说:“教室里的书。”此时教师随手拿起这位同学的课本书,继续追问:“这本书是谁的?它是公物吗?”。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到课堂上生成的“错误”信息,把学生的失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让孩子对“公物”和“私物”的区分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说你写”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公物的作用大,教师先请孩子们全体起立,一手拿纸一手拿笔写字。个别学生不由得小声嘟囔:“这怎么写啊?”“我的纸都快戳破了。”此时教师及时走到这些学生面前询问:“你有什么感受啊?”“你想说什么?”学生纷纷表示太累了,太难写了。就是这些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让教师很自然地带领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教师说:“是啊,没有课桌椅上课真是不方便,那我们还是把这些小伙伴请回来吧。”此时,教师再请学生坐下写字。有了前一个环节的说感受,学生在后一个环节坐下写字后才更能感受到公物的作用大。

在这堂课结束请孩子们离开座位时,一部分桌椅被碰得有些乱。此时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新的问题。询问学生:“今天我们的桌椅小伙伴已经很累了,他们也想休息了,我们离开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啊?”生答:“把它们摆放整齐。”师:“那就请大家轻轻地把它们摆正,并且给它们说声再见吧。”这一生成资源的捕捉与利用,让学生再一次感悟到公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们。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利用远远不止以上五个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不断开发与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让道法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略论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绘本的教学策略》   谢琴琴

《小学低段品德教学的别样风采》   屠莉莎

《植入多彩绘本资源  追寻精彩品德课堂》   张卫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例研究》  庄丽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