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绵阳八中:方锦修

摘要:道德与法治》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努力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必须勤于观察、思想敏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一)从思想认识上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过手。(三)教学过程中,用丰富、鲜活的现实材料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四)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五)重视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六)通过巩固练习和考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全面发展、能力培养、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创新思维

《道德与法治》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努力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必须勤于观察、思想敏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一、从思想认识上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

1、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学科。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立德树人,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的人,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责任意识;有利于我们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做自觉守法的好公民;有利于我们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有利于我们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等。

2、从中考角度来说,《道德与法治》虽然分值只有40分,但在中考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学科。开卷考试更能体现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优生是各科都要均衡发展,鼓励学生努力学好《道德与法治》学科。

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过手。

初一、初二学年,学生之所以考得不好,关键是没有掌握好相关知识点。初三,考试更加灵活,不仅要学会分析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和问题,而且需要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用政治术语回答问题。因此,必须做到:

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结合问题归纳知识点,做好笔记;

2.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3.在课堂小结中,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以形成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4、每节课给学生留3-5分钟时间记背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5、每节课上正课前,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三、教学过程中,用丰富、鲜活的现实材料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在学生心中,教材的内容理论性强,个别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它更多是被视为升学工具,不得不学。而新闻分析能有效地充实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网络、广播、电视等多媒体每天都会出现大量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教育、文体等各种新闻,它们和道德与法治课上讲述的知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新闻中提供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不断思考新事物、新问题中培养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在教学中,以现实材料为背景,结合课本知识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以提高学生能力。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联播》等有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也使学生逐步养成了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的良好习惯。?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虽然有的观点是幼稚的、片面的,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兴趣非常浓。

四、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习应是主动探求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首先是学生主动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师单纯讲解的过程,在政治课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再次发现知识,重新组合知识。

1.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用创新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时政热点与教材结合,科技成就;加大基础性设施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培养人才;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先富起来的东部地区积极支援合作;国家加大投入,进行政策倾斜;脱贫攻坚人民自己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有些观点非常富有新意。

    2.通过学生归纳整理知识,构建学科的知识网络体系

       中考开卷考试,试题加大了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考查力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特别是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而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只靠死记硬背,不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理解运用,忽视对知识的逻辑归纳,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析问题角度单一。况且开卷考试的时间紧,材料新,来不及翻书,更凸现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立足教材,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把各课、各节的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同时还要打破课与课、节与节之间和各年级知识点的界限,深刻理解基础知识。比如在学习我国的环境问题时,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我国的环境问题及实践课结合起来,按照“我国的环境状况——环境问题的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方法——公民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这一线索理解掌握知识。通过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提炼、总结,帮助学生系统、严密地把握知识结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试题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方式,在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问法,改变材料或改变因果关系,使之成为有更多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可以使更多的知识得以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解的效果。在教学中给学生一段材料,然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或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随着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使学生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重视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行《道德与法治》“探究”课,既有要求学生先查找资料或访问,然后把查找或访问的内容运用到“活动”课中,又有要求学生在“活动”课中用自己所学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加强活动教学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活动,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又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创新能力。

六、通过巩固练习和考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巩固,需要练习支撑,考试是检验知识是否巩固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试金石。针对学生解答材料题所遇到的困惑,我们通过巩固练习和考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案例:正当防卫。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田华对正在进行持刀抢劫的黄某采取防卫行为,将之打死,属于正当防卫。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先让学生思考、分析。然后老师引导学生结合正当防卫的含义(是当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其他权益遭受不法侵害时,可以进行正当的反抗或反击,如果这时给对方造成了伤害,我们是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的。)、实质(是公民在特定条件下的合法防卫权。)、条件(①起因条件:必须针对实际存在的不法侵害行为;②时机条件: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③主观条件: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而实施的;④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⑤对象条件: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如:材料一、地处平武县大山深处的X村,由于自然条件差,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在扶贫工作中,帮扶单位抽调机关干部到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组建工作组驻村帮扶;积极筹措协调资金,新修水泥路12.6公里,改建水渠2600M;结合山区地理环境特点,引导农民养殖土鸡、山羊,发展核桃、魔芋、三木药材等脱贫致富;引进科技人才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为农村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关爱留守学生;鼓励农民“人穷志不穷”,坚定信心、艰苦创业,不怕困难,争做致富先锋。截止2018年底,该村实现了全部脱贫。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总结X村实现脱贫的经验。(5分)

答: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③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④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⑤鼓励农民创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争做致富先锋;

材料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怎样才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分)

       答:①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③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④积极宣传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家影响力。(也可以答教材中p37-38的观点,①实施五个一“工程”;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③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文化;)主要是考察学生是否能结合材料中的每一个举措,有机地联系到平时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都是直接用材料中的措施答题,反映出学生还不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在评讲时,我们引导学生就每一条举措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相应的知识点。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学生兴趣,在《道德与法治》中培养学生能力,尤其老师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方法,提高成绩,快乐学习。我努力做到成就学生,快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