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梦——深度学习、生长课堂

原来语文可以这样美

                             吴家小学  侯吉丽

2018324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生长课堂”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在培训过程中,不但观摩了几位优秀大师的现场授课,还有幸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讲座,感觉收获很多,原来语文可以这样美。

每位大师的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这便是最宝贵的财富。参加培训的前一天,我也刚好参加了协作体关于整本书教学的赛课观摩活动。当时学到的方法是可以从封面入手,关注整本书的版式导入式教学,亦或者是使用预测阅读的方法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想这应该就是整本书教学现有的教学方法吧!

然而,听了李祖文老师的整本书阅读《35公斤的希望》示范课后,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坐在下面听课,我完全就如台上坐着的几十位孩子一样,甚至还不如他们那般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在这之前,我没看过这本书,更不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只是跟随着台上的老师一步步走进文本。课堂上没有出现铺天盖地的封面介绍,没有先入为主的作者定位,更没有主观意识的贴上标签。直接从身边的学校谈起,让孩子用一个或者几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学校,孩子们各抒己见,课堂氛围浓烈而有序。说道自己的学校难免有些避讳,此时顺势转入文本,看看三个片段中的学校是一间怎样的学校。看似开放的一个题目却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聚焦到文本中来了,对于文本中学校的特点与我们所处的环境现状相差甚远,概括其特点也是一件不难的事。第四所学校是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文字与画面的结合,更让孩子们对几所学校的不同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将各自特点亲自板书在黑板上。在文本阅读过程中,老师还特别注意孩子阅读速度的培养,精确到秒的计时阅读,让孩子们慢慢的习惯高效而快速的获取信息。最后老师用一个简单的问题结束全文:你喜欢其中的哪一所学校?说说你的理由。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你的学校。然而有一个孩子却经历了前三所学校,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此时老师再次将书名呈现在我们眼前,内心的阅读欲望更加强烈。这就是大师的课堂,看似游离其外,实则环环紧扣,风趣幽默的语言,即使整堂课时长一小时也不会感觉到疲倦。

课后,李老师为我们作了一个关于“整本书,我们该如何教?”的专题讲座。讲座从整本书的意义、“单篇课文”与“整本书”、整本书的样式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某一本书在教材里的投影。这让所有的老师都恍然大悟,我们平时所关注的课本知识只算是语文的冰山一角,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效果甚微。整本书的样式分为三类,每一类在编排中都是有一定比例的。就绘本教学而言,我们往往更关注的是绘本本身的版式,而忽略了绘本本身的元素。绘本不是中低幼儿的专利,而是适合他们读的书本。我们读图要受到文字的影响,读文字要受到图的影响,很难做到图文合奏。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何不多关注绘本的线条、造型、构图和颜色呢?

当我们还沉浸在李老师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堂中时,姜树华老师的一堂《带刺的朋友》又将我们带进了另一番语文的美境中。开篇三组词串,从不同角度拎起全文,不仅练习了孩子们口头表达的能力,还检查了预习情况。将词语放入语境中教学,去掉枯燥乏味的字词记背。文中小刺猬的“偷枣”经过,用上“先是······接着······再接着······紧跟着······然后······最后······”让孩子们用关联词说话,改变我们的“然后控”说话习惯。文章的优美是要去品作者的写而并非品小刺猬的高明,从文到作者再到延伸,真正走进别人的心里去。课堂教学中孩子们的预想对故事的建构也起到很大的作用,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望,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

听了两位名师的课,仿佛将自己也带入了语言文字的顶峰。巴中南江实验小学的张菊华老师的“观思结合,让想象飞翔——《荷花》随课微写”将我们拉回了现实。作文,是一个让老师头疼、让学生厌倦的语文老大难题。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完全没能理解这样的随课微写与我们平时的小练笔有什么不同,看不出其中的特别之处。而后,在廖国良老师的讲座中我再回过头去看张老师的课,原来随课微写即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指向单元习作重点,选取有价值的练写点或者具有语用衍生力、思维张力和情趣感召力的经典语段,伴随着语文学习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特定氛围,针对性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概念解释看起来很难懂,但是找准了策略,一切都变得有可为之处了。

语文界的大腕儿——王崧舟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文言文课堂《记承天寺夜游》。大师的课真可以将我们带进文中,带入苏轼所处的那个年代,真正走进作者的心境中去。不管是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那样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还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中的那种忧伤;亦或者是“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汪明月碧琉璃”中那与朋友间澄澈的友好感情,苏轼的心境都跟月相遇,都如空明月色。文言乃民族文化之根源;文言乃汉语发展之母体;文言乃儿童精神之活水。

整个培训过程中,要说记忆最深刻的要数丁慈矿老师为我们展示的“对课——叠字联”这堂课。初看题目,有点懵,并不知道什么是对课。课后才明白原来这是将叠字用在对联里,对联就在我们身边,但是我们很少去关注这一块。以至于多处著名景点的对联是反着的我们根本就没发现,当老师说出来时才恍然大悟,甚至觉得有那么一点羞愧感。小学对课教学其实应用面很广的,由字及词、由词及句,明辨四声、调整平仄,贯通修辞、提升语感,悦纳文化、获得审美。将对课教学运用到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让词语、文章活起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加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参加此次“中国教育梦——深度学习、生长课堂”培训,不仅是一次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灵魂的荡涤。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的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做快乐教师,教快乐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