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讨

                    作者:熊春凤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的需求也大幅提高,现有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在现有教学内容、方式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才能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所以,本研究从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况出发,思考能弥补当下教学现况的举措,并针对文章中阐述的各项举措展开实践,以期凭借实践结果证明下述教学方法能实现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为收获预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贡献力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实践探究

 

前言

    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的案件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这些案件无一不敲醒了现代教育的警钟,让更多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一背景下,初中作为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理念最关键的时期,传统教育方法下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理念培育的效果已经很难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为了帮助初中生们最大程度上规避上述不良事件的出现,提高初中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素养就成为了当下初中教育革新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况

    时至今日,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已经开展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虽然这一课程已经实现了为初中生普及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目的,但仅仅为学生普及道德与法治知识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初中生学习这一学科的切实需求。反思过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这一教学现况大都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一)现有教育资源中无法支撑教学革新

    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长时间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都积累了一定量的教学资源,纵然这些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下初中生们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的实际需求,但受教师惰性、时间不充裕等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实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使用的现代化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仍旧十分有限,无法支撑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育领域的革新。比如,在过去讲解统编版7年级上“成长的节拍”问题时,绝大部分教师都会为学生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青春节拍”等歌曲,以期唤醒学生们参与这一课程的兴趣,但就实际这一课程教学的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对这些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这些歌曲资源的渗透也仅仅感动了教师自己,无法实现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不清

    为了探究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针对研究所在初中班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走访,发现超过80%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师都会采取“论述+课件”的方式展开教学,虽然看上去这一教学模式符合当下“互联网+”思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但其实很多教师并没有在思想层面意识到“为什么要应用这一模式?”,这一目标设计不清晰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效果,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缩减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为后续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的效果埋下无限隐患。

(三)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存在一定抵触心

    受初中生特殊年龄、心理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在接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都处于人生中的“叛逆期”,这一特殊时期下的心理、认知会对教师灌输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存在比较明显的抵触心理,尤其当教师没有关注学生需求就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时,这一抵触心理会格外显著,从而影响初中生学习这一课程的积极性,也为后续学生因“逆反”而出现行为举止失范埋下伏笔。比如,当日常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出现行为不端趋势时,教师很容易采取强硬打压的方式妄图帮助学生将不端的举措扼杀在“摇篮”里,其实这一举措也是很难实现对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也很容易激发初中生们的逆反心理,威胁初中生们的健康成长。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

    根据上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表现出的不足,如果想针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教师最起码应可科学的解决上述问题,并将现代化、创新化的教学资源融入其中,才有能够凸显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

(一)整合创新现有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整理、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因此,教师们应在未来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紧握这一机遇,将创新、创造的精神渗透到储备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去,以此为学生呈现更丰富、多样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收获预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多媒体设备和素材,贴合课程教学的目标为学生们创新课堂教学的素材,以此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统编版7年级下“走进法治天地”内容时,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生活中的法律”、“法律保障生活”的案例、资料,整合后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而丰富学生对这一课程知识的理解,为后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有效地践行法律奠定扎实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则可以将具备更强现代性、交互性的电子白板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凭借这一白板的交互性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生活中法治案件的处理中去,借此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沉浸感,提高这一课程教学的效率;

    其次,教师们也可以充分整合学生家长背后所蕴含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基础上,将这些知识通过家长渠道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借此收获更好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寻求在法院工作的家长,与法院部门协调为学生提供一些能够旁听公开案件审理过程的机会,以此强化学生们道德与法治意识,也通过这一实践强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信心,为学生们步入社会后更好的践行道德与法治知识打下扎实基础。

(二)明确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

    明确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也是优化这一环节教学方法的基础,所以,在设计这一目标时,教师应兼顾现代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和学生对基础道德与法治知识掌握的要求,以此确保后续教学方法应用的相对准确,凸显优化教学方法的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尝试转变以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单方向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习惯,鼓励学生在课堂目标的指导下围绕课堂内容展开自主探究,以此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以及道德与法治知识双方面的培养。比如,在讲解统编版8年级上“维护公共利益”问题时,教师就可以目前社会中热议的“该不该禁止养狗”问题为项目研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围绕这一内容搜集资料、展开自主探究,借此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章节内容中“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做负责任的人”等内容,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同时实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其次,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深入到课程中,暂时充当课程“教师”的职责,为其他同学设计一样具备当代初中生特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此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和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的效果。比如,在讲解统编版7年级上“生命的思考”问题教学时,由于这一内容的覆盖面比较广,所以,在实际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设计个性化课堂,并在后续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执教”的机会,帮助学生们在风险中收获成长。

(三)深化与学生的沟通,纾解学生心理

    沟通作为现代教育改革中最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所以,在设计未来教学优化方法时,教师们也应重视课堂教学中沟通桥梁的建设,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依托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为后续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打下基础。比如,在讲解统编版8年级上“遵守公共规则”问题时,势必会存在部分学生认为“不遵守公共规则是自己的个性”,针对这一思想,教师应转变过去教育中打压的方式,转而通过更多良性表达自己个性的方式拓宽学生对这一问题理解的视野(比如,如果这名学生喜欢音乐,那么教师可以为其灌输音乐是能表现个性的方式,以此帮助学生从错误的思想中摆脱出来,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育人效果),以此深化教师和学生间的信任和沟通,并在根源上解决学生不接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问题。

(四)强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具备较强实践特性的课程,在未来优化这一课程教学方法中,教师们也应将教学设计的侧重放置在强化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实践能力的层面,以此实现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比如,在讲解统编版9年级上“走进公共生活”中“公共生活新平台”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堂辩论会”的形式引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对“网络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的理解自选方向展开辩论(如这一辩论会中,教师可以先根据拟辩论主题设计两个观点,即“网络对生活有积极影响”、“网络对生活有消极影响”,让学生选择他们认可的观点搜集信息、进行辩论。),提高学生们对这一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理解,为后续这一知识的践行打下基础。与此同时,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围绕“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主题搜索相关案例(比如,某地一年轻人由于长时间上网而猝死;网络帮助某地原本滞销的水果谋求到了新的售卖渠道等等),借此佐证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知。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讨

    为了验证上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举措的效果,本研究随机抽取了笔者所在初中1-3年级每年级2个、共计6个班级展开实践调查,希望通过对研究目标6个班级一学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验证上述方法应用的效果:

(一)研究主体及流程

    在研究的初期阶段,本研究将目标6个班级按照年级划分为3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其中,实验班应用本研究提出的教学方法;对照班采取传统常规的教学方法)。研究共计持续一学期(预期4个月左右),期间除上述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外不对任何班级施以其他辅助教育举措;在学期终了时,跟随年级考试对学生们这一学期道德与法治内容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以期从中提取出不同教学方法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的效果。需要注意,在设计测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效果试卷时,教师需要将试卷内容划分为三个部分,即5份考察学生基础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题目;3份考核学生综合道德与法治能力的题目;2份考察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拓展应用题目的能力,以此确保这一试卷能比较全面的反馈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效果。

(二)研究成果及分析

    在完成期末考试后一周内本研究对学生试卷反馈出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应用上述改良教学方法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远远超过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班级的学生,所以,可以认为上述教学方法具备比较好的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值得在后续教学改革中予以推行。

总结

综上,在时代发展、变革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学科,这一学科教学的方法也需要随之做出相应的改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确保这一学科能够获得初中生们的接受和认可,进而最大程度上发挥这一学科在初中生教育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宏睿.如何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体验式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36.

[2]陈万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56.

[3]毛志浩.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时事资源运用——以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教材为例[J].中国民族教育,2020(11):38-41.

[4]吴庆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64.

[5]杜佶真.“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12.

[6]薛立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讨[J].品位经典,2020(09):75-76.

[7]唐升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90.

[8]陈娜,叶世农.基于积极政治认同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以八年级上册《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8):1-3+129.

[9]刘孝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品位经典,2020(08):64-65.

[10]袁长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方法分享[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98.

[11]梁朝.微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实践课例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0):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