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类型,有自己特殊的文体特征和教学目标。说明文应该教什么?课标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课标的这些要求怎样落实?本文整理了3——6年级说明文的单元重点目标,探讨了这些教学目标如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实施。还从说明要点、说明方法、语言特点、结构安排等几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教学目标的方向,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帮助。

关键词  单元目标;文章思路;说明方法;构思的巧妙;准确的语言

正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在各年级课本中出现的篇目并不多,但是它们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类型,有自己特殊的文体特征和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说明文,一般是文艺性说明文(或叫科学小品文)和平实性说明文,这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相同点是都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阐明事理。文艺性说明文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平实性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语言朴实、简练准确,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

课标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教学中,经常有教师把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教学混为一体,用教记叙文的方法教说明文;或者年段特点不明晰,造成三四年级这样教,五六年级还这样教。说明文到底应该教什么呢?每个年段的说明文在教学方法上有哪些要求,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其实部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一、 弄清教材编排特点,把握文体训练目标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体系。将与往年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学习习惯等,分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1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准确地知道课文的年段和单元教学目标,使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这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年级

篇名

单元重点阅读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

《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四年级上

《蝙蝠和雷达》

《呼风唤雨的世纪》

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蟋蟀的住宅》

《爬山虎的脚》

概括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四年级下

《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阅读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五年级上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站》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太阳》《松鼠》

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六年级上

《宇宙生命之秘》《故宫博物院》《只有一个地球》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 方法。

《只有一个地球》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为了落实新课标,体现教材编者意图,我们先从纵向上来了解说明文的训练目标序列。下面是3——6年级的说明文篇目及所在单元重点阅读教学目标的图示:

    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这些说明文虽然在各年段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重点不一样,但又存在着延续性和发展性。从三年级起,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螺旋形上升过程。

例如《赵州桥》这篇课文,因为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不强的特点,教学目标就要基础些、浅显些。重点围绕单元目标“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来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构句成段打下基础。课后思考题要求:体会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这段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思路非常明晰,语言生动优美。第一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个过渡句既总结了上文内容,又概括了本段的中心——美观。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读出图案的美后,引导他们发现,在众多雕刻的龙图案中,作者选取了三种,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龙栩栩如生的样子。教学时,让孩子结合语言想象龙的姿态,模拟它们的样子、动作;还可以让他们仿照文章的方法,自己描述几种姿态。

    《蝙蝠和雷达》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学习时要有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以前,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一般只会针对词语的理解或其它课文内容提问,而且有些问题没有价值。在这课中,老师就要花大力气指导学生怎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先借助旁批,学习文中的同学是从什么角度提问的。通过分析“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这两个问题,发现作者是从课题和课文内容来提出问题的。再从课后的“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碰到了飞蛾、蚊子会怎样?”“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示”这两个问题中,继续学习提问的角度。有了这样的提问范例,学生逐渐明白了,原来可以从课题、内容、写法和联系生活经验得到的启示等不同角度提出不懂的问题。这节课扎扎实实教学生怎么提问的策略,在以后的课文学习中,他们就会逐渐运用这个策略了。

3——5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阅读策略训练后,到了六年级,这样的训练要求明显提高了,要求综合地运用阅读策略了。

如六上的《宇宙生命之秘》所在单元的重点阅读目标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信息量很大,还有一些专业术语,初读下来,同学们可能觉得有点难,这时我们就结合课后思考题一,要教学生怎样运用恰当的方法阅读。与问题相关的内容仔细读,必要时多读几遍。有的段落与想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就不需要细读。有的信息可能不准确的,还要再查资料。

教学时,第一自然段仅仅是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话题,我们就可以快速阅读。在解决“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的呢这个核心问题时,就要运用各种阅读策略精读。可以通过找各自然段首的中心句,了解科学家探索外星球的过程;勾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查找火星资料,最后得出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的这个结论。本课的所运用的阅读方法和策略就是多样化的了。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目标不仅随着年段上升不断递进和发展,还在同一单元几篇课文中也是逐步提高的。如四下的《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三篇课文是在上期“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到“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课文的课后要求又有些差异:《珀》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飞向天的龙)要求写下 “不懂的问题” 并试着解决;《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当我们关注到同一单元的目标的共通点和细微差别后,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便会有所侧重和取舍。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小学阶段的说明文的训练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了。我们老师只要遵循要求,好好揣摩每篇教材的独特价值,依据目标设计实施教学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实现一课一得。最终在这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落实一个个训练目标,我们学生的语文要素才能厚积薄发,最终得到提高。

二、 关注文体特点,教出文本特色

从教材编排体系上了解了说明文的年段年级教学目标,还要结合这种文体特点,从文章思路、构思、说明方法和语言特色等几方面,来进一步探讨说明文要教些什么。

1、教理清文章思路

作者写文章总会遵循一定的思路,而思路的本质就是逻辑。理清文章思路,也就把握说明要点,是阅读能力中提取信息能力的重要表现。因为只有深人了解课文内容,才能让言语形式和说明方法的体会有可实现的载体。

有些课文会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来说明,《飞向蓝天的恐龙》先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这个猜测提供了证据。后来科学家们分析了恐龙是怎样演化的过程最后揭示了科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的重大发现。课文的思路非常明确。 

有的课文会采用并列结构,分段介绍事物的特点。如《太阳》先介绍了太阳离我们远、大和热的特点,再介绍它与人类的关系密切,中间用“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过渡句连接。阅读时,只要抓住中心句或过渡句就能很快明白课文的要点。

还有的课文会以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为思路,如《琥珀》,琥珀的形成要经历很多年,作者就按照时间顺序,几万年前的一天,形成松脂球——几千年后,松脂球埋在海底的泥沙——几千年过去,松脂球变成化石——最后,化石被发现。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找到松脂球的变化线索,画思维导图,就能明白琥珀的形成过程。

文章的思路还很多,不一一列举。只要我们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能清楚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2、教领悟文章巧妙的构思

理清文章的思路后,我们还可以带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全文,有什么意图?有什么妙处?

如《琥珀》开始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细致描写苍蝇的飞行,蜘蛛准备吃它的细节,还有松脂裹住两个小动物后的情形等;而不像课后的“阅读链接”那样,直接介绍琥珀的形成阶段和条件呢?通过学习,学生会发现,其实这些内容是科学家根据琥珀的样子,周密地推测出琥珀形成过程的必要条件,是环环相扣、紧密关联的,去掉任何一个环节,就没法形成琥珀。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更能激发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于文章的构思,还要关注一些特别之处。如有些说明文开头,作者用传说、神话或故事引入,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能激发读者读下去;有些在详略的安排上,有的内容写得详细,有的很略。这些都是教学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好好品味的,从作者的行文中学到谋篇布局的巧方法。

3、教说明的方法

教学说明性课文,课标要求了解其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小学阶段,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作诠释下定义是比较常见的说明方法。教学中,老师不能仅仅教学生认识说明方法,更重要的是要体会为什么使用这些方法,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好处?这才是教学的目的。

如《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中,纳米是一个科学术语,学生非常陌生,为了说明纳米非常小的长度单位,作者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1纳米等于亿分之一米。” “十亿分子一米”是多么渺小,肉眼根本看不到,学生通过数字感受纳米的小。如果没有数字,只说纳米非常非常小,学生在头脑里没法建立起对纳米的直观感受。由于这个数字实在太小,学生可能感受还很模糊。为了再增强说明效果,作者又“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乓球上”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进行比较,纳米的特性就形象地出现在学生脑海中。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关注这些说明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作者运用说明方法的贴切与巧妙,为自己以后的运用提供借鉴。

4、教准确的语言

正如叶圣陶说过所选为语文教材,务求其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增长确有助益。” 赏析教材中说明文的语言的精准,也可以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

一般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值得我们学习。如《琥珀》中写小苍蝇在林中快乐地飞行,作者用了拟人的方法,生动地描写出一只无忧无虑的小苍蝇。写蜘蛛准备捕捉苍蝇时,作者抓住蜘蛛的动作生动写出了蜘蛛的小心翼翼。读了这些描写,眼前会出现画面感,让人觉得仿佛身临其境,

平实性说明文的语言一般精炼准确,言简意赅。作者常常使用一些表示修饰或限制的副词,如“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因为太阳的距离没法准确测量,所以作者用“差不多”“约”来表示大概数字。“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其中“逐渐”一词说明猎食性恐龙的变化经历了很长时间,是慢慢演变的。

感受到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后,就要教学生学会积累与运用,最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我们要充分借助部编教材这个载体,把握说明文的教学规律和特点,落实教学目标,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 1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 J

·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三期78——8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