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作视角看阅读方法的运用

                                                                                                                                       绵阳市石塘小学   罗红

 叶圣陶老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一文中曾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教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能读书,能作文是叶老在年前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年之后的今,我们的语文教学依然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新课标首先明确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是语文学习的一双翅膀,只有这双翅膀两翼都有力量,孩子们才能在语文的天空里飞翔得更加高远和广阔。

   阅读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花大力气去做的一件常规工作,在阅读教学中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写作呢?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和学生一样,害怕作文、害怕上作文课。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里也有一个认识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老师从内心深处,也害怕写作。总以为下笔就要写成锦绣文章,就要华词丽句,铺成渲染,就要洋洋洒洒,流芳百世。我以为这是对习作的误解。习作就是“我手写我心”,我笔下的世界就是我眼里的世界,心里的世界。我们对孩子的培养,首先是基于他们乐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而不是从小学阶段,我们就要立志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未来的大作家、大文豪。

叶老也说过:作文不该看作是一件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本来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作文又不该看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

纵观小学各学段的习作要求,我们从中提取到这样几个关键词:一、兴趣,二、观察、三、写作、四、修改。只要我们把这几个关键词装在我们的心里,时刻贯注在自己阅读教学中,那么写作就会变成孩子们由心而生的一种自我表达的需求,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自然而然的行为。让孩子们意识到开口讲话,提笔写文章,就和呼吸一样自然,它是我们与人交流,与社会交际的一种自我本能,不是什么难事。

在小学阶段,我们也许可以点燃孩子未来对于文学的梦想,但是,鼓励每个孩子乐于表达,敢于写出心中的想法,是小学习作的最大成功。所以,我在自己日常的阅读里,更多的是激发孩子敢于表达的愿望,让他们把表达当成日常语文学习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以为:任何语文活动,甚至生活本身,都可以是作文指导,单纯的为作文而作文的指导是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作文的指导在语文教师日常的每一个教学行为里,每一节阅读课上,每一篇佳作欣赏课里。它是“润物细无声”的长期熏陶,也是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教学浸润。从低年级的简单话语,到高年级的随心所欲,孩子们都喜欢写作,都能感受到在写作中成长的那种快乐。从开始的为作文抓耳挠腮,痛苦万状,到后来的信手拈来,幽默成趣面对作文,他们一个个都自信而勇敢,能用写作为自己代言能够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传递自己心灵的声音。

我们的语文教材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彼此成全的。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写作指导任务,在这里,想就中段语文,从写作的视角来谈谈阅读方法的运用

首先在习作指导中,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在学习每个单元的课文时,从始至终,我都把作者如何写这篇文章的思路渗透在自己备课上课全过程解读教材,不仅读教材本身,还要解读编者与作者上课的过程,就是引领学生把教者、编者以及作者的思想融会贯通成为自己能理解和接受的思想。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技巧,如果我们教师愿意深度挖掘,都可以从中寻觅到学生能够学习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而对于这样有本可寻、有迹可查的写作路径,学生是十分欢喜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难度不大,又有创的挑战。

  1. 学习作者的思路,构建自己的文章结构。在中段,有很多的文章都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比如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下册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海底世界》,这些课文的作者都运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在阅读教学时,我不光让孩子们从文章里认识这种结构,还启发他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同时,在课后的小练笔里也跟进这样的要求,面对介绍某地、某物、或者某人的题目时,让他们练习使用这样的构段方式,学习开头结尾都抓住主要特点来总体介绍,中间再具体描写,以此来训练孩子们对于一篇文章思路的架构。

  2. 学习作者的构段方式,组建自己的文章段落。

    在中段,有很多课文的段落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句展开描写的。比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中,第三段围绕“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第四段围绕“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来写,这两个句子都放在段首,因此,在上阅读课时,我紧紧抓住这两个句子在段落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后面的几句话是如何围绕这个关键句写清楚的。同时在指导本单元的作文“我的奇思妙想”时,就用这两个段落作为范本,引导孩子怎样围绕自己所发明物品的样子和功能这两个方面来写具体。在比较中,孩子们发现了要把样子和功能围绕中心句写清楚的秘诀就是,适当地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就可以把一句总写的话,分门别类、富有层次地介绍清楚。

  3. 学习作者的语言,打磨自己的准确语言。

     中段的孩子对于语言的优美生动,还没有很深刻的体验。但是教

    材里的经典文章、优美语言是能够激起他们的共鸣和创作的欲望的。在四年级下册有一篇艾青的诗歌《绿》,里面有一节是这样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孩子们第一次看到眼前出现了这么多的绿,各种绿的表达激起了他们对于颜色词汇的探究,于是他们也开始寻找起不同颜色的多种表达方式来。深红、浅红、嫩红、火红、淡红、绯红、朱红、桃红、大红、橘红、鲜红……深蓝、浅蓝、瓦蓝、湛蓝、碧蓝、宝蓝、海蓝、湖蓝……一时间,艾青带孩子们走进了一个色彩的世界,在对色彩的探寻中,他们自然地锤炼与琢磨了自己语言,感受到了中国语言的绝妙与精美。

  4.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中段的课文,有很多风格鲜明的文章,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引领

    孩子品味作者的语言表达风格,进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是很有效的一种写作训练途径。在四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描写动物单元,编者很有匠心地选取了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丰子恺的《白鹅》,还阅读链接了俄国的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这四篇文章都生动地展现了动物的可爱,同时表达了作家与这些动物间的深厚感情,在表达方式上,几乎都异曲同工地运用到了“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同时《母鸡》一文还用到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本来在上课前,想到这些知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可能是难点,但是等一个单元上下来以后,孩子们对于“明贬实褒”这种说反话的表达方式感到特别新奇和喜爱。他们在自己的单元作文里,很自然和熟练地运用了这样的表达方式来写自己笔下小动物。原以为他们的生活里和小动物的交道不多,写作难度大,没想到,这四篇课文学下来,他们笔下的小动物也都活灵活现的。还差不多半数以上的孩子学会了“欲扬先抑”和“说反话”的表达方式

  5. 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开拓自己想象的世界。

    在中段的选文中有很多想象独特的文章,作者奇异的想象能

    把孩子带进一个全新的世界里,这个世界里的思维模式与现实的生活可以是完全相反的。比如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是个习作单元,编者选取了《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四篇文章。这四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奇妙的想象,编者意图通过四篇课文开启学生想象的世界,让学生敢于想象,善于想象。《宇宙的另一边》教给学生一个想象的方法就是反着想象;《我变成了一棵树》又让孩子学会了换位想象;《一只铅笔的梦想》让孩子们学会想象要自然合理,从现实出发;《尾巴它有一只猫》更是教给学生把大和小的从属关系倒过来认识。在这些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我让孩子们运用到所学的想象的方法,去开启自己的想象世界。在单元的习作中,发现很多孩子都寻找到了打开想象大门的钥匙,他们运用在阅读课中学到的作者想象的办法,从自己的真实生活出发,去开启想象的思维之旅,有很多童趣横生的佳作呢!

  6. 学习作者的故事,转换角色讲诉自己的故事。

         在中段的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常常有复述故事或者揣摩人物

    心理活动的课后习题要求。面对这类题目,孩子们往往觉得没有多大的新意和难度。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常常把这类题目改换成,让他们转换一个叙述人的角色,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展开,来讲述故事。比如在教学《灰雀》一文时,我让孩子们以自己就是那只被捉进鸟笼的灰雀的身份和口吻,来讲述这个故事,从一只鸟的视角来体会列宁和小男孩当时的心理活动。在三年级的阅读链接里有一篇宗璞的《带刺的朋友》,我也让孩子们把自己就变成那只在夜里偷枣的刺猬,从刺猬的角度出发去审视作家。我发现,这样的改写对于孩子们来说,属于跳一跳,刚刚能达到的目标,既有作者的原创故事作为基础,又有他们自己的加工和二次创作,所以他们的兴趣特别浓郁。我也收藏了大量孩子们的佳作。

    其次、在习作的讲评中巩固阅读教学中习得的方法。

  7. 用阅读课里学到的方法,教学生评价作文。

         围绕单元目标的要求,让孩子们心中明确评价作文有标准。每个单元有不同的语文写作要求,而我们让孩子们阅读自己和他人的作文时,都要把这个要求装在心里。每次先让孩子们自读自改,再小组互评互改,最后班级集体评价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在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中,让孩子都有明确的方法引领。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单元里,要求孩子写《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我们评价作文的要求就是评价孩子的文章是否写出了身边新的发现?观察是不是细致?如何体现观察的细致,我们就让学生运用到阅读课文时习得的方法:观察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鼻子闻,用手去摸,用心去猜测,想象。在自己或者别人的文章里找到了这些观察的具体描写,就说明观察细致。

       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单元,每次要评价的标准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力求做到一次一得,每次落实好一个任务就算完成了任务。

    2、用阅读课里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文章。

       “文章不厌百回改”,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文章以后,还要教会学生能够用到阅读课中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来修改自己的文章。把一篇不完美的文章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比如在指导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我的奇思妙想》的作文中,学生能够进行奇妙的想象,可是在描写自己发明的物品时,对样子缺乏准确生动地描述,写得简单。我用阅读教学的案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里对纳米技术的介绍作为突破口,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样子的描述不具体,是因为心中没有具体的原型,介绍的顺序也缺乏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的方法,说明方法的运用也不够明确。因此,在指导孩子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中,就重点指导他们心中有物、言之有序、言之得法。

    3、用欣赏作家的眼光,去欣赏班里的孩子的作品

         好的作品,好的创作激情都是被老师捧在手心里呵护起来的。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享受到作家一样的殊荣,让他们好的作品被朗诵、被发表、被表扬,是对孩子写作积极性的最好保护。让他们的好文章变成板报上的粉笔字,变成广播站里的稿件,变成演讲的材料,会让他们的写作兴趣如泉水一般汩汩流淌。把阅读里学到方法,用到生活的观察里,写进自己的文字里,让语言成为自己思想的代言人,就是语文最大的成功。

         当然,我们这里所谈的仅仅是课内阅读这一个小小的板块,在写作提高的过程中,还有两个更大的板块需要孩子们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去学习,那就是课外阅读和生活这两个板块了。这是需要一生的时间去修行的功课。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只要在课内让学生习得了阅读的方法,领悟到了写作的技巧,他们就能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领略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