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题研究 落实课标要求 ——涪城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初一历史教学研讨会召开


绵阳实验中学 李静菲 2023-03-24 11:33:47 上传:scjyyas 浏览:1次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为切实落实新课标要求,推进绵阳市社科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历史学科教学研究》,2023年3月15日,涪城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初一历史教学研讨会”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涪城区杨亚莎名师工作室主办、绵阳市实验中学承办,工作室成员盘柳秀老师主持,涪城区全体历史教师积极参与。

fd08b67a8d-tu-pian1.png


课堂教学展风采,说课反思明得失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纸上得来终觉浅,理论研究更应与实践结合。在前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开题论证的基础上,本次研讨会由名师工作室成员、西园中学米善军老师和绵阳市实验中学陈娟老师分别带来课堂展示。他们结合自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将概念教学深刻融入课堂之中,课堂各有特色,充分展现老师个人对课堂的灵活把握和历史课堂蕴含的丰富育人功能。

41ad78f34c-tu-pian2.png85310c6b3f-tu-pian3.png

米善军老师根据本次教研会研讨主题,执教统编七年级上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本课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魂,设计“民族之立→民族之争、民族之和→民族交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米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民族之间的“文字、瓷器、钱币、大明塔(佛教)”,激发学生对民族关系探索的兴趣,奠定本节课民族交融的情感基调;在“民族之立”板块,米老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民族之争、民族之和板块,米老师以教材为基础,借用“贸易互市、民族迁徙、民族改革、通婚联姻”四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在民族之融板块,米老师巧借“多元”和“一体”的概念,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不可分割的整体”概念,并借用习近平关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讲话升华主题;最后,米老师利用质疑问难和学思结合环节,完成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整个课堂立足课标精心设计,结构完整、课堂知识充实,有效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实践。

270ce3b775-tu-pian4.png665d0f4c43-tu-pian5.png


陈娟老师以课标为导向,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设计“‘大一统’下的辽阔疆域”、“‘大集权’下的继承创新”、“‘大融合’下的民族交融”三大板块。陈老师以形象生动的朝代疆域版图变化视频作为导入,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课堂感受,而后巧借问题引导学生自求自得;在第一板块,陈老师借用疆域地图、《中国通史》和趣味性漫画进行讲解,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开展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第二板块的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借用对比法开展教学,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中华民族之间交流交融相互影响的关系,借用秦、唐、元朝的行政机构对比,元朝行省制与当下省制,前朝版图与元朝版图比较,为学生逐步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第三板块教学中,陈老师借用历史史料和当下民族交融的案例,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最后,借用费孝通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对“中华民族”概念的解释升华主题。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兴趣和教师提问驱动下,师生高度配合,呈现一堂活跃而又高效的初中课堂。

“学然后知不足,思然后知何以教”,课后两位青年教师也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感悟。米老师表示本课设计以“民族交融”作为课魂,以小见大反映民族交融、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强调民族交流的双向性和取长补短的作用,同时他认为自己存在课堂对学生把控能力不足的问题,相信米老师在工作室的指导和锻炼能够更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陈老师分享了自己从刚接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概念到不断查阅论文、研习专著再到将概念融入实践教学这一过程的感悟,表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初一历史任重道远,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担起教育和教研的重担。

专业指导促进步,评课交流话收获

c4397c3afc-tu-pian6.png634351e614-tu-pian7.png


而后与会专家、同仁也给予两位老师的课堂高度评价。涪城区历史中心组成员罗勇老师首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概念表达自己的看法,认为这一主题研究具备必要性和时代可行性,近代西方提出“民族是个想象的共同体,民族是不断被讲述出来的”,而在中国,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更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米老师的课堂立足民族交融,立意宏大,切实做到将概念教学融入课堂实践,陈娟老师的课堂主题推进流畅、总结清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做到了渗透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培养正确的时代精神;涪城区历史中心组成员何瑞树老师评课表示,两位老师都将“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以涪城区基于传统教学思想的“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课堂结构完整,两位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之上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并巧借视频、历史材料、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涪城区学代教师、工作室成员钟瑞琪老师结合课堂对两位老师的个人职业发展提出建议,她认为米老师是一位学者型老师,同时涪城区历史教育的步伐要大胆向前迈进需要各位老师不断学习、充实、丰富自我,要善于创新,做时代的领头羊,切忌固步自封。而后,工作室成员马琬晶、朱林翠等老师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教研活动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不断学习,取长补短。

ea52fe58a3-tu-pian8.png19ed7aa72e-tu-pian14.png8efc7f1d57-tu-pian15.png

专题发言探路径,名师总结促成长

历史教育并非纸上谈兵,也非只能执笔于教,而是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完善理论,用理论研究指导实践。在公开课展示后,工作室两位成员徐瑰老师和宋伟琼老师分别作专题发言。

c69ce3185c-tu-pian9.png

杨亚莎名师工作室成员、绵阳市实验中学青年教师徐瑰老师作《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初一历史教学策略》专题发言。徐老师借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谈话,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当下初一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后徐老师讲述她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进程:从旧石器时代到秦统一之前,乃为民族的起源和孕育阶段,从秦汉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是中华民族自在发展阶段;最后徐老师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初一历史教学的策略,强调教学中需要教师加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有效挖掘,在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凸显民族意识教育。

9d5a48bbb1-tu-pian10.png


杨亚莎名师工作室成员、东辰学校宋伟琼老师作《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和巩固——兼谈七下历史教学》专题发言。宋老师从“民族”“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三大概念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历史学习是带领学生从古至今游览历史长河,而“民族”这一概念是今人回看历史提出的,因此如何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这一意识贯穿中学历史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基于此,宋老师结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要求等方面的理解和阐释,分析了七下历史教学内容如何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当代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和谐的背景下,中学历史需要肩负起对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和中华民族认同感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cceaf14475-tu-pian11.png

最后,首席名师杨亚莎老师从本次研修活动的目的、准备和要求、对教师发展几方面进行活动总结。杨老师指出,前期的开题论证会所作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历史学科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让老师们明白了“为何融入”的问题,从本次研讨会开始,课题研究将进入“以何融入”的研究阶段,重点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历史学科教学的路径与方法策略。杨老师指出本次研修活动,从主题确定、课堂准备、专题发言到场地选择等凝聚了工作室伙伴们的心血,感谢大家的辛勤付出,希望每位教师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认真参与,做到次次教研都学有所获。最后杨老师提出每位历史老师必须要有四个意识:第一,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历史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站位;第二,要牢固树立课标意识,必须依据课标教学;第三,要有变革创新意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育技术、变革课堂模式,提升教学水平;第四,要有不断学习意识,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通过读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知识储备,通过读教育理论书籍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通过阅读各种杂书,开阔自己的的眼界,让自己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社会发展需要,否则会很难胜任自己工作,甚至会面临职业危机。

春风扬帆,研途共进。涪城区历史教育在杨亚莎老师的指导和涪城区全体历史教师的努力下,秉承顺应时代、教研促学的研修理念,坚持互学共鉴、研有所获,不断推陈出新、砥砺前行,为培养心怀天下的优秀学子贡献涪城历史教师的力量。

2ef495c689-tu-pian12.png292adaf1d7-tu-pian13.png6a2964c574-tu-pian16.png

图/文 李静菲

初审 周树余

终审 杨亚莎

标签: 中学历史  
声明:文章内容由作者原创或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评论(0) 最后修改于
发布新评论